中国4月份的工业产出和零售销售增长低于预期,显示经济在第二季度初失去动力,复苏动能渐失之下,中国政策制定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周二(5月16日)公布的另一批数据也显示,中国房地产投资进一步下滑,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景的担忧。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高于3月份的3.9%,尽管此为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只有市场预估10.9%的近半水平。
另外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月份的10.6%大幅增长18.4%,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快增幅。分析师此前预期增长21%。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表示:“弱于预期的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引擎在重启后要保持运转有多么困难。”
野村证券(Nomura)的经济学家们看法更为悲观。专家们表示:“随着失望情绪袭来,我们看到螺旋式下降的风险上升,导致活动数据疲软、失业率上升、持续通货紧缩、市场利率下降和货币走弱。”又表示:“由于基数较低,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长可能仍然很高,但环比增长可能会出现实质性下滑。”
过去一周的其他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进口萎缩、工厂通货紧缩加深以及银行贷款差于预期,这些都表明中国国内需求疲软,在全球增长放缓之际,加大了政策制定者经济复苏的压力。
中国国务院 在4月下旬公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在去年经济成长未达标后,试图在2023年实现约5%的适度增长目标。另外除了广泛的需求困境外,中国决策者还必须应对近期西方银行倒闭、全球借贷成本上升、国内债务高和乌克兰战争等不利因素。
周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 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低于1至3月的5.1%增速。其中,民间投资年增0.4%,与国有控股9.4%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企业信心疲软。另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个月同比下降6.2%,显示投资者仍保持谨慎,因为中国经济仍然脆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周二表示,目前物价低位运行具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不过,付凌晖坦言,物价仍会继续低位运行,原因包括,中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后,供给与需求均改善,但需求恢复仍显不足;再者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并抑制国内物价。
彭博新闻社则报道说,去年 4 月上海处于封锁状态,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活动大幅降温。即便如此,今年4月数据仍令人失望,显示决策官员可能需要增强支持经济成长的力道。
(此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