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06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美中贸易协议一周年 承诺兑现了多少?


在美国华盛顿白宫东厅举行的仪式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在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后握手(2020年1月15日)。
在美国华盛顿白宫东厅举行的仪式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在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后握手(2020年1月15日)。

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一年前签署了贸易协议,这被视为美国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公开挑战。该协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边贸易关系,而中国承诺的大幅采购仍然远远落后。

美国和中国2020年1月15日在华盛顿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叫停了一场愈演愈烈的贸易战。根据协议,华盛顿同意部分削减加增的关税,换取中国两年内在2017年的贸易水平上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2000亿美元。该协议还要求中国减少贸易壁垒。

在协议达成的一年后,外界对协议是否成功看法不一。能够确定的是,中国没有达到预期采购目标,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增不减。

一些分析认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改变了人们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看法,使企业重新考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夏威夷东西中心资深研究员饶义(Denny Roy)告诉美国之音:“特朗普政府将争取建立更加公平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作为美国的优先政策议题,并将美国民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饶义也表示,“特朗普政府过分纠结于贸易逆差问题,允许中国人做出购买更多美国产品的含糊承诺,而不是继续敦促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

购买不达标

根据特朗普政府促成的协议,中国同意在去年年底前购买约159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但彼得森国家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11月,中国的实际采购额约为820亿美元,约为目标的52%。

相对于对制造业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中国在增加农产品进口方面好一些

。据上述报告,中国在农产品方面达到了目标的67%,在制造业方面达到了52%,能源方面只达到了31%。

在被问及北京执行该协议的情况时,中国海关总署发言人李魁文周四引用数据称,中国对美国产品进口增长,特别是大豆、猪肉和棉花。

一些经济学家将这一缺口部分归因于新冠病毒,疫情削弱了中国国内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降低了进口能源产品的价格。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杜大伟(David Dollar)从一开始就认为中国无法完成采购目标。

他告诉美国之音:“第一阶段协议的核心是中国同意从美国进口更多的产品,这种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协议不是贸易的方式,结果是失败的。”

此外,很多美国企业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增加了他们的成本,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品价格上涨,伤害了美国的工人和消费者。目前,每年仍有约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加征关税,影响了大部分进口商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和中国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失去了24.5万个工作机会,部分原因是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和其他产品的美国公司成本上升。

尽管美国努力遏制失衡,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只增不减。北京周四表示,在医疗用品出口的强劲推动下,中国去年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顺差增长至5350亿美元,创下2015年来新高。

结构性问题

除了购买美国商品,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还试图通过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强迫技术转让、以及放宽市场准入,来解决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障碍。在这方面,北京取得一定进展。

去年6月,中国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45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央行首次向美国运通发放在中国进行清算业务的许可证;9月,中国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加大保护商业秘密的草案。

然而,对于寄希望中国国内商业环境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外企而言,这笔交易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格局。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告诉美国之音:“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够支持第一阶段的顺利完成,并与中国达成一致,启动第二阶段的工作,该阶段将着力解决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对外国竞争者开放更多的经济领域以及其他贸易问题。”

拜登和他的助手们没有明确表示他们将如何处理该贸易协议,但称将继续对中国保持强硬态度,并计划与盟友合作,制定更加一致的对华战略。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上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拜登政府应该用关税作为砝码,施压中国继续完成贸易协议。

尽管一些贸易专家并不完全同意倚重关税,但他们和拜登政府都认为,想要寻找一种促使中国结构改革、又不会给美国经济造成压力的替代手段存在难度。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告诉美国之音:“我预计基调不会那么对抗,但我认为只有等到中国做出明确让步,(美国)才能降低关税。”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