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完成了对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里程碑式的访问。这是北京推动在亚洲建立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努力的一部分。在中国政府的宣传活动中,一位核心人物是中国最知名的航海家,他就是15世纪的宦官郑和。美国之音记者进入郑和的故乡云南晋宁,见证中国如何通过回放历史来宣传未来。
郑和在现在的云南省省会昆明以南的滇池湖畔长大。
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穿过了南亚、中东甚至到达了非洲东岸,使中国占据了独一无二的世界地位。
郑和研究专家徐克明是位于这位航海家故乡的纪念馆的馆长。
他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情景说: “200多艘船,这个船队在印度洋有四公里长。最大的船叫宝船,有44公尺长。有一个英国科学家说,在15世纪初叶,中国在印度洋称霸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敢侵犯中国。”
这种称霸地位并没有持续很久。郑和死后,中国转向闭关锁国。但是,邓小平等当代中国领导人在郑和的故事中找到了深意和使命感。邓小平在1980年代开启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
徐克明馆长说:“2000多年中国没有一次开放,只有郑和下西洋。后来中国逐渐就衰弱了,明朝就衰弱了,清朝就更衰弱了。所以来个闭关自守就不行了。所以邓小平就说了:我是郑和第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对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并强调了郑和与印尼的联系。
“丝绸之路”政策的重点是推动中国的贸易关系,但不清楚它是不是还有更广的目标。在北京对中国南海的绝大部分领域宣誓拥有主权的背景下,这让一些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中国经济学者、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的贾晋京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的是,在历史贸易关系的基础之上,扩大中国做为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并加快推广使用中国的人民币。
他说:“比如说,跟斯里兰卡他强调了金融合作。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在金融方面,它并不是一个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但是为什么要加强金融合作呢?这就是因为从贸易的路线和走势来看,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适合金融服务。实际上,金融是广泛和普遍地联系着地理。”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斯里兰卡期间参加了由中方提供资金修建的一个价值14亿美元的新港口的奠基仪式。这一站也为郑和的故事增添了色彩。习近平获赠一个记载了这位航海家旅程的石碑拓片。那块石碑是在20世纪初被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