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09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中国网民斥官媒长江船难化悲剧为赞美


中国民众2015年6月5日在长江边上点燃蜡烛自发悼念“东方之星”沉船遇难者
中国民众2015年6月5日在长江边上点燃蜡烛自发悼念“东方之星”沉船遇难者

6月7日是中国航运史上60多年来最大事故的“东方之星”6/1长江船难的头七。按照传统习俗,沉船搜救指挥部组织了悼念仪式,全体搜救人员、当地民众以及遇难者家属肃立默哀,船舶鸣笛,历时3分钟。据最新消息,截至7号,除14人生还外,已经找到431具遗体,11人仍然下落不明。连日来,当局在展开紧急搜救的同时,官媒也开足马力,进行大量的正面宣传报导,其中一些标题用词和内容引发网友的不满和吐槽,被批不合时宜,过分利用灾难做政治宣传。

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6月1日晚间,在湖北荆州监利县境内的长江水道,发生翻覆沉没的惨烈悲剧后,中国当局从最高层到基层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组织部署和展开救援工作,而军方潜水员则是冒着很大的危险潜水搜救。此前,有关方面通报央视与多家地方卫视暂停播出娱乐节目至6月8日,以示哀悼。

新华社6月6日晚间发表《对人民高度负责——“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行动综述》的长文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工作组直接指挥下,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党委和政府,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海事部门迅速调集力量,一场举国动员的搜救行动迅速展开”。

不过,据报道,就在东方之星号沉船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共宣传部门便下令严控媒体对事件报导,禁止各地媒体前往事发地点采访,立即召回已到现场的记者,并要求统一口径,各媒体报道一律用新华社通稿,画面用央视视频。

此外,连日来官媒也是大力集体歌颂救援行动,除受到不少认可和点赞外,也有大批网友质疑是有意引导舆论,利用惨痛事件进行政治宣传,再度将“丧事当作喜事办”。

更有网友在网上整理出官媒报道沉船事件的“十大恶心标题”,其中包括新华网的《生为国人,何其有幸》、人民日报的《4天3夜,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人民日报的《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世界透过沉船事故见中国决心》、人民网的《东方之星不必陨落的N个理由》、澎湃新闻的《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中国之声《沉船救援,十个注定要载入历史的镜头》等标题报导。

此外,上海官方一手打造的彭拜,还发表了《孩子别哭,我在长江,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的煽情文章。

有网民批评说,这些标题似乎与汶川大地震“做鬼也幸福”的怪异说法有得一比。一位南方报系的记者贴出微评说,与你们作为同行感到耻辱。

网友质问,“多难兴邦”的文字游戏,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世界不在乎决心,只在乎真相。还有网友表示,怎么会想出这样轻佻煽情的标题?这是对逝者的不尊,只能让生者愤怒!

有网友批评说,“十大恶心标题”是官媒惯用的“灾难史”变成歌功颂伟式的“灾难救援史”;长江458人只活14个,其中7个自己游上岸,而媒体几乎24小时赞美救援行为,一场灾难成了伟大政府的救援赞歌;只是觉得这种标题对船上的人和家属们过于残忍。将心比心,你试试?

还有网友留言说,四百余鲜活生命,将人们心中填满悲恸,感动往哪里搁?对不起,我们关心救援,但真的没有功夫感动;救援前线的健儿们是好样的,人们也深知他们的不易,英雄终将收获掌声与鲜花,但我想,他们也不愿意自己在这个时候被冠以“中国最帅的男人”。“在这儿啦”更可见出语气的轻佻,似乎这不是救援而是选美,这才是对英雄的亵渎。

流亡日本的中国时政漫画家“变态辣椒”王立铭,星期天对美国之音表示,官方媒体特别善于将这类的悲剧化悲痛为歌颂,不仅为当局洗地,而且不顾遇难者家属的心境,将政府本来职责内的事情,变成对当局的赞美。

他说:“化这种悲剧为歌颂的这个,好像历来就做过这样的事情。我曾经画过一张漫画,就是收集了一些红色的蜡烛,本来是用来悼念遇难者的,他把这些蜡烛编织编织就变成了一串鞭炮。这个漫画拿到今天发也是一样的,就是他们非常善于把这个悲剧变成歌颂他们的事情。”

此外,据报道,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晓晖日前在个人微博上发帖称,6月2日就长江客轮船难到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办公室实地调查,发现刚刚粉碎的公司文件装了一桶,在场的记者想知道销毁的文件是什么内容,并质问在场的一位领导,但这位领导不吭声,一边抽烟一边扭头就去。

微博发布后,张晓晖被重庆警方以网上散布谣言传唤,并行政立案。不过,网名@大尉张的张晓晖6月5日发微博称,“派出所只是找我了解相关情况,大家不要过多猜测,感谢大家关心”。目前,张晓晖的微博只有这一条消息,且评论功能被关闭。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