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周一(8月7日)发布的一个调查显示,由于市场上买家受高通货膨胀及利率提升的影响,中国的制造厂商为产品找到买家更为困难,导致中国今年7月份的出口进一步收缩。
根据对28位经济学家调查的中位预测,7月份的出口数据预计同比(较一年前)下滑12.5%,6月份则是同比下降了12.4%。
报道说,这将是自2020年2月新冠病毒疫情初期以来最糟糕的数据。当时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7.2%,原因是严厉的疫情封控和封城导致工厂停工。
中国今年7月份的工业活动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危及第三季度的增长前景,为官员兑现提振内需出台政策措施的承诺增加了压力。同时,服务业和建筑业也都在收缩的边缘徘徊。
中国政府主管机构在上周三个记者会上暗示刺激措施,但是投资者对扩大汽车、房地产和服务行业的消费,以及延长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撑工具到2024年底的建议并不买账。
在中国的许多主要出口市场都在应对更高的借贷成本,政府为降低通胀而提高利率之际,中国当局力争在提振内需和不至于放松太多金融政策以触发大量资本外流之间采取平衡。
此外,中国今年7月份的进口预计下降5%,6月份则是下跌了6.8%,反映了中国国内的内需略有改善。
不过,作为中国进口主要指标的韩国对中国的出口,7月份同比暴跌了25.1%,是三个月来最大的幅度。
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测的中国7月份的贸易顺差中位数为760亿美元,6月份则是762亿美元,变化不大。
中国7月份的官方贸易数据将于周二公布。
另外,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援引七位业界分析师、智库、大学研究人员等经济领域专家表示,他们已接获指示,要求对某些话题禁止公开讨论,避免对中国经济通货紧缩、资本外逃等议题发表负面言论。
报道表示,为了增强公众信心,监管机构不想在公开场合听到有关经济负面评论。而这表明经济主管部门目前对中国整体经济局势明显信心不足。一名央行顾问说,他们希望从积极的角度解读坏消息。
一名分析师说,经济研究专业人士的自我审查正在日益加强,投资者在难以获得可靠数据的市场上往往依赖这些专业人士,这凸显了北京对于讯息流动的控制加大。
台湾中央社报道说,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从去年10月开始至今年6月连续9个月呈现负成长。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微幅波动,6月年增率为零成长,外界称中国经济恐怕已经陷入通货紧缩。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