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38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上海AI大会看门道 中外发展路径渐行渐远


人们在上海参观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年9月1日)
人们在上海参观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年9月1日)

中国于上海召开的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9月3日闭幕,主题环绕在元宇宙与人工智能(AI)底层算力新技术。本届大会虽号称世界等级,但分析人士却发现,与会的欧美厂商跟学者较往年明显减少。他们说,美中科技战愈演愈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恐将与世界其他国家渐行渐远。

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今年的主题订为“智联世界,元生无届”,代表融合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发展趋势,展现上海智慧时代的前景。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个四脚机器人在行走。(2022年8月18日)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个四脚机器人在行走。(2022年8月18日)

本届大会自9月1日起在上海和北美、欧洲、新加坡、韩国跟香港其他五个分会场同步举行。根据《新华社》报道,三天会展期间共举行了在线、线下活动121场,在线总观看人次突破6.38亿。最后一天的闭幕式上,则有25个上海人工智能代表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近150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2018年开办,4年多来,已有200多项创新产品在会场首发首秀,2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且其中不乏微软、亚马逊、腾讯跟阿里等龙头企业。

上海AI大会 核酸采样、反诈机器人吸睛

相较于成效数据,大会现场更受参观群众及媒体镜头青睐的是各类与中国时事相关的展示。其中,一套“智能风险感知与响应联合反诈系统”号称能在0.01秒内,对存在诈骗风险的金融交易提出示警和处置,已为全球超过10亿用户提供安全保障,现场还展出相关的“反诈盲盒”,并提供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一度笑称,语音交互式的AI反诈骗提醒“就像亲妈一样无微不至”。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一个可以做新冠核酸检测的机器人。(2022年8月18日)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一个可以做新冠核酸检测的机器人。(2022年8月18日)

讨论度最高的展品之一,是一台“核酸采样机器人”,它号称可以自动适应受采者的身高跟口腔位置,经视觉辨识后,以最适当的高度、角度跟力度将咽拭子探入被采者口腔,全程仅需28秒,每天可完成720人次的采检。

官媒报道,此批防疫机器人是基于大数据决策系统下研发,拥有多项AI专利。不过,但不少网民透过微博留言感慨:“这是不是代表(防疫封控)永远不结束了?没完没了”。也有网民留言称:“还不如我自己戳,两秒钟搞定。”

世界AI大会 彰显中国科研进程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院创办人许桢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院创办人许桢

综观三天的大会,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在新冠疫情和美中地缘政治风险升高的不利因素下,上海还能维持这样的大会规模,凸显中国稳步推进人工智能的成绩优于全球多数科研大国。

许桢认为,此次展出范围跳脱概念和技术,融入科技与伦理、政法体系等关系,并支撑起完整的产业链,其规模已非日本或欧洲各国所能企及。

许桢说:“不一定为全世界主流科技界所支持或是认同,但是你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大陆谈人工智能已经是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纯粹讲应用层面,他们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参展外商及学者减少 凸显美中竞争

尽管如此,许桢也不讳言,今年与会人士多以中国学界和官员为主。

位于台北的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Taiwan AI Labs)创办人杜奕瑾
位于台北的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Taiwan AI Labs)创办人杜奕瑾

位于台北的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Taiwan AI Labs)创办人杜奕瑾也有类似的观察,他指出,今年参展的国际厂商少了很多,以智能医疗领域为例,仅有GE医疗一家美国企业出席。

一名因工作因素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AI专家也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国过去举办类似论坛,总能邀到大批国际顶级学者共襄盛举,但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美中科技战后,国际间尤其是美国的许多学者都婉拒出席,以免惹上麻烦。

中国AI大会前夕 美国再限芯片出口

更惨的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的前一天,美国芯片大厂英伟达(INVIDA)及超微半导体(AMD)双双证实接获美国政府新的出口许可要求,将分阶段于2023年9月前,进一步限制多款AI芯片对中国出口,以免芯片最终被中国用来作为军事用途。

据路透社报道,英伟达被禁止出口中国的A100和即将上市的H100芯片可用于加速AI数据分析和高效能运算作业,美方此禁令恐将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图像识别等AI领域中的关键先进技术。

对此,位于台北、即将接任《电子时报》(DIGITIMES)总编辑的政治评论员乌凌翔指出,美方这一招可谓切中要害,因为高效能的图像辨识在AI系统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过程中占有重要角色,目前英伟达相关芯片的全球市占逾70%,无论英特尔(Intel)或谷歌(Google)的同类产品都难以取代。

位于台北的政治评论员乌凌翔
位于台北的政治评论员乌凌翔

乌凌翔告诉美国之音:“那个速度是差一个数量级的,就10倍的意思,所以过去可能2、3天,现在可能就要3、4周才能跑完。所以,中国大陆的深度学习的研究还会继续进行,可是速度就会受到拖累。”

此外,乌凌翔分析,美国接连祭出高端芯片的出口禁令,以抑制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速度,反映出美国学界对于中国中生代AI人才之人数跟素质的快速崛起有所警惕。

《日本经济新闻》早于2021年8月的报道就直言“中国AI研究将逆转美国”,该报道引述美国史丹佛大学的报告指出,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AI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反映研究质量的引用次数也于2020年超越美国,美中关乎“AI主导权”的攻防战将进一步激化。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AIS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波顿(James Borton) 今年8月中也撰文称“人工智能已成美中竞争的新前沿”,他警告,美国在智能交通基础建设等尖端项目的投资远不及中国。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个机器人与参观者握手。(2022年8月18日)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个机器人与参观者握手。(2022年8月18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9月1日则在此次大会发表《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将全球46个国家分为4个梯队,其中,名列第一梯队的仅有美国跟紧随其后的中国。

该报告称,中国在总得分上积极缩减与美国的距离。截至2021年9月,中国共有880家人工智能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7%,排行仍维持全球第二,但相关企业共获得462亿美元的投资,平均投资额则居全球之冠。

然而,该报告结论坦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指标都落后,且高质量教育及劳动力仍不足,信息化基础也未能支撑人工智能的深度运用。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名儿童在注视一个可以进行外科手术的机械手。(2022年8月18日)
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名儿童在注视一个可以进行外科手术的机械手。(2022年8月18日)

路线之争 美中AI发展壁垒分明

香港学者许桢认为,中短期来看,中国以政府之力推动的AI产业发展虽享有较高的效率,并为美国的芯片供应设下绊脚石,且也可望在3到5年后,因量子计算等新科技的出现而获得突破,但长远来看,中国想要后来居上,超越美国,仍有困难。

许桢说:“它(中国体制)缺乏了一种市场主导的力量,也缺乏了民间公民社会自由的一个发育。单纯讲商业跟技术的突破,我还是比较相信,美国的方式比中国的举国体制要成功。”

台湾专家杜奕瑾则表示,从昔日的互联网、无人机到现在的元宇宙,“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往往盲从美国的议题设定,并透过中共中央的政策主导,凭借其庞大的人力资源与投资,做出其他国家无法抗衡的规模。

以人工智能发展最重要的“大数据”为例,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企业一旦获得政府支持,就可以轻松获取民众的各项隐私数据,甚至转而用来为政府服务,研发成新的极权治理工具。

资料图片:在深圳举行的一个公安科技产品展览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展示。(2017年10月30日)
资料图片:在深圳举行的一个公安科技产品展览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展示。(2017年10月30日)

中国模式vs.民主模式 AI研发脱钩

相形之下,民主国家因受到隐私权保障等限制,企业收集数据较为困难。但杜奕瑾认为,正因此类限制,美国跟台湾等民主国家因此发展出“以人为本”、侧重“可信任”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此模式强调数据的质量更胜于数量,透过更加注重个人隐私权的数据治理,针对不同族群,采取不同的演算法,反而得出更加可信、偏差较低的高质量数据。

他说,当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出现分歧的AI发展途径,中国甚至以情报法强迫民企提供数据给政府,这势必加深国外企业的疑虑,也难以适应中国市场。

相较之下,中国企业长期与政府和军方密切共生,也难以获得国际市场的信任。中企踏不出国门,最终和外企形成两个渐行渐远的“生态系统”(Ecosystem)。

杜奕瑾告诉美国之音:“等于这世界是由两股人工智能的力量正在进行,一个是用中国模式,另外一个就是民主模式,以目前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得到,这两边的壁垒是越来越分明,双方的生态系统是各自开始独立跟脱钩。”

杜奕瑾表示,西方民主世界兼顾数据采集与个人隐私的作法,属于“联邦式”的架构,亦即,扬弃单一的大数据中心,而是串联多个数据中心,来执行相关的学习跟训练。

此作法不仅保障个人隐私,也可防范数据外泄,避免重蹈上海大量数据外泄案的覆辙。不过,他说,此次AI大会虽有相关的议题讨论,但遗憾的是,声量并不高。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