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空中杀手锏B-21“突袭者”(Raider)隐形轰炸机才刚完成首飞,可能就面临到挑战?中国科学家宣称,通过先进的硬件和与人工智能(AI)新战术的组合,中国的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在一场模拟战斗中,发现并击落了一架美军B-21。
分析人士说,这代表中国已经跳脱传统思维去应对B-21,不再是靠战斗机去做空中拦截,雷达变成只是配角,红外线寻标器可能才是主角,并且AI含量增加,把空战拉升到内太空的层次。
香港南华早报11月27日报道,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陈军领导的团队在《航空学报》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在一场美中模拟空战中,中国可以发现美军的B-21隐形轰炸机,并用最高速度达6马赫的空对空导弹将B-21以及其无人僚机给击落。
陈军和他的大学因为涉及泄密给中国解放军而被美国制裁,是中国所谓的“国防7子”之一。
3个前提
台湾前空军中将副司令张延廷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兵棋推演,而非实兵验证,中方在模拟什么状况下可以击落美军B-21突袭者轰炸机。
他表示, B-21的隐身技术极佳,从设计到材料的每一细节都是为了使其具备强大穿透敌方防空的能力,所以如果想要击杀B-21,必须要有3个条件。
他说,首先,要能目标获得、发现B-21的踪迹。B-21是超音速巡航的匿踪战机,一般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看不到的,必须要用量子雷达跟米波雷达才能看见。但目标获得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远红外线搜索追踪系统,因为隐形战机的特殊涂层可以将雷达波散射掉,从敌方的雷达荧幕上看上去变得非常小,以为只是一只老鹰,根本不会知道是一架轰炸机,“但热是没有办法欺骗的”,他研判中共可能是加上红外线寻标器而发现B-21。
其次,中共可能是用空对空导弹,从近太空来做击杀,正如现在大家都在抢占“高边疆”的技术制高点。“高边疆”是指距离海平面20到100公里的高度,也是俗称的内太空。如果按照报道说的是采用火箭发动机的固态燃料,将超高音速导弹打到太空中,再以6倍音速进到大气层击杀,是有可能的。
张延廷说,第三个条件是共军要能够躲避掉B-21的欺敌无人机,换句话说,它可能加装了紫外线搜索系统,得以辨别哪一架才是真正的B-21,而哪一架是用来作为欺敌的无人机,然后经过AI的快速判明后,再针对空中指挥载台B-21做击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延廷表示:“我们可以从这里面来抽丝剥茧,中共在哪一方面是有了重大的突破,是在这个目标获得阶段呢,还是说在远距红外线搜索追踪系统的突破呢,还是在内太空搭配红外线跟紫外线来判明这是AI的UAV(无人机),还是这是B-21的空中指挥轰炸载台,不要被欺敌欺骗掉。”
新思维新技术
他认为,中共已经跳脱传统思维,没有提到相位阵列雷达,而是已经“走到红外线系统去了”,雷达变成配角,红外线寻标器才是主角。此外,AI含量增加,计算速度变得更快,并运用内太空作为一个空战领域。
南华早报说,在中国团队的模拟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中国正在开发的一些新能力。例如,一架中国飞机在前往虚拟战区时关闭了雷达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但它仍然可以利用尖端技术调查周围环境,比如它的身体覆盖着“适形皮肤”(conformal skin),可以从远处的目标接收电或热信号。
据陈军团队介绍,中国以空对空高超音速导弹击落了一架类似B-21的隐形平台及其同僚无人机。该高超音速导弹采用新型固体燃料“脉冲发动机”,可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随意调节功率输出,先升到近太空,然后再以6马赫的速度降落在敌机上。
此外,美国的隐形飞机虽然在早期就发现了中国导弹并急转弯躲避攻击,但中国导弹经过快速计算得出很可能会错过目标后,立即就将攻击任务自动传递给另一枚正在攻击无人机途中的高超音速导弹。美机没有想到中国导弹可以在发射途中切换目标,以致在撞击前未能做出有效反应。
陈的团队说,中国的AI可以在战斗的不同阶段,在人类、无人机和飞弹之间快速做出决策,提出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行的攻击计划。
理论验证阶段
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滕昕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面对美军新世代匿踪轰炸机的推出,不断在研拟反制该等高科技武器系统的手段方法,大部分的方案尚在发想中,有些则稍有进展,迈入“理论验证”的阶段,也就是从科技理论层面来探索其可行性。然而,中共的官宣或一些民间自媒体或军事博主,常常将这类尚在理论验证阶段的某些方案,当作共军已经成熟掌握的技术而大加渲染。
他表示,南华早报此前就曾报道过,中共掌握了高超音速导弹使用红外线寻标器来捕捉美军匿踪战机F-22、F-35的技术,后来证实这只是中共科技研发人员在期刊上发表了“理论上”可以突破限制的方法的论文,有发展成实际军事运用的可行性,但离正式运用还差十万八千里。
他说:“然而,报道就给读者一种印象,像是共军现时已经拥有了克制美军B-21匿踪战机的手段,实则不然。”
他表示,任何军事模拟均要进行“情境想定”,预置本次想定的各种条件与特定的状况,才能够预控整个兵推模拟的顺利进行,得出所需的有用结论。但B-21不久前甫进行首度试飞,美方采取了严苛的保密措施,仅透露了性能的粗略描绘,其实际的性能参数与技术细节仍讳莫如深。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共如何能掌握B-21的性能,并研发出针对B-21的有效反制方案。所以说B-21能在模战中被侦测到,这些都是中共方面的“想定情节”,而不是“真实世界中发生的状况”。
B-21完成首飞
美军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在美国时间的11月10日完成首飞,从曝光的照片中可以发现,“突袭者”最引人注目之处是机上的发动机喷嘴埋得更深,并减小表面凸起,据信有助于提高B-21的隐形性能。此外,“突袭者”去掉了B-2的锯齿状后缘,以便在低空执行打击任务时能提高稳定度。
B-21“突袭者”采用新一代隐身技术、先进网络技术和便于升级的开放系统架构,载弹量大,并为空射高超音速导弹预留载弹空间。美军将其定位为实现穿透式打击的飞机,可执行常规和核打击任务。
中国国防报说,B-21在未来高端对抗中将具备防区外火力投送和反舰能力,以及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等能力,并将与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中的“协同作战飞机”一起行动,由后者充当通信中继节点和“忠诚僚机”,进一步扩展其态势感知范围。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舒孝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如果按照美国军方所声称的性能,B-21在中国防空导弹能够打击的范围之外就可以发射长程武器,所以空对空武器对B-21可能不会发生效用,几乎没有办法击中它,更不用说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非常小,一般的地面雷达很难侦测到它,这些都是共军很大的挑战。
他并表示,虽然中国可以在飞机上面多装一套远红外线热导引系统,但目前没有明确讯息指出中国有在发展这种新一代的防空导弹来反制B-21,是否正在计划中,尚不可知。
难掌握基础关键技术
分析人士说,美军发展隐形轰炸机是一段长远的过程,从F-117、B-2,到B-21,其匿踪科技是不断累积与精进,美国掌握了成熟的关键技术,并且还在继续研发之中。反观中共,强调弯道超车,也就是省去初期、中段的研发过程,冀求一步到位,直接达到与对手相对应的水准,以致很多看似先进的武器系统,但中国却无法掌握它们的基础关键技术,导致很难在既有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发。
迟未现身的轰-20或许就是一个例子。舒孝煌说,过去有听闻中国窃取有关美国全翼飞机的相关控制技术,但在六代机的标准下,除了飞机本身的高度匿踪之外,也需要有优异的机上感测系统,并整合电子射控系统等。因此,从反雷达辐射的涂料、机体构型,乃至高性能的发动机,全部都要整合起来达到飞机的最佳效能,这对中共是非常沉重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挑战。
滕昕云表示,无论是尖端战机的研发、空权理论战法的发展制定,乃至支撑一支强大空权武力所需要的强大综合国力,美国在世界均无人能出其右。中共空军师承前苏联的体系,使用俄制系列的战机与装备,但该空权体系已在乌克兰战争中显现其弱点,这也是中共为何要私下聘请美欧退役飞行员前往中国协训共军飞行员的原因。
他并表示,撇开美中科技上的差异不谈,空权的蓬勃发展需要在一个开放与奔放的环境体制下才有可能,这点是中共学不上的。好莱坞电影“壮志凌云”(Top Gun)中的主角独行侠就是最好的例子,天才飞行员只有在自由开放的组织文化中才能培养出来。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