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的研究说,中国的碳排放长期被高估。这份研究报告的一位作者说,新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不过他也表示,中国仍需提高能效和继续开发新能源。
《自然》杂志星期四发表的一份研究说,中国2013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为24.9亿吨,比其他机构此前的预测低14%。,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比此前测算的要低29亿吨,这个数量比中国森林在1990年到2007年间吸收的碳的总量还要大。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博士后刘竹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这是第一次通过实测中国的排放因子所得出的结论,而以前的测算根据的是国际平均水平。
他说:“以前的国际平均水平估计的话,它这个排放因子,特别是煤,用的是国际平均水平的煤。但我们这次做了一个全国范围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的煤的质量没有国际的那么好,中国的煤的灰分比较高,就造成碳的含量就少,烧相同含量的煤,你获得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少一些。”
研究报告称,中国煤炭的排放因子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推荐值平均低40%,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要比最近的估算低45%。
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速比中国官方公布的要高10%。刘竹表示,他们对碳排放的测算包括了排放因子和能源消耗量这两个部分。
他说:“我们最后的每年低14%,从2000到2013年总共低了13%,这个结果是两个值已经统筹考虑、加总之后的计算结果。”
中国碳排放空间增加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今年6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宣布了中国的减排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到达峰值,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到65%。
刘竹表示,新的研究为中国今后制定减排指标、履行气候变化承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目前,世界各国已同意将全球气温变化控制在2摄氏度的范围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测算出,要达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的排放总量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在今年12月即将举行的巴黎气候峰会上,各国将就碳排放问题展开新一轮的磋商和谈判。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史蒂文·戴维斯(Steven J. Davis)是研究报告的其中一名作者。他认为,新的研究发现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积极意义。
他说:“这也许意味着,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到那个关键门槛值之前,我们还有稍微多一些的时间。”
刘竹说,新的研究数据能为中国提供更多的碳排放空间。
“如果我们的历史排放量较低,包括现在的排放比以前估算的低的话,相当于中国可以有多一点发展的空间,排放配额可以增加。在我们文章最后一段话写道,把这个排放配额增加了25%到70%。”他说。
中国仍面临挑战
两位作者表示,中国碳排放比之前估算的要少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以及能源使用效率不高这些事实。
戴维斯说:“中国的能源严重依赖煤炭。把能源生产从煤炭转向太阳能、风能等低污染的形式,将是一个艰难和缓慢的过程。”
戴维斯表示,中国的碳排放每年还是在增加,只不过是排放量被高估了。
刘竹说, “整个系统的话,还是需要一个是提高效率,另一个是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转型。”
这项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小组牵头,与来自英国、挪威等多个国家的共2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两年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