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非关系面临考验。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大宗商品减少,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下降。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非洲与中国的贸易额达2200亿美元。中国也在非洲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
但是,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0%多,从非洲的进口下降近43%。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非洲项目的研究员孙韵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对非洲的发展造成影响。
孙韵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那么对非洲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在逐渐的下降,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投入和经济投资也在处于一个下滑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对非洲的经济前景就会造成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非洲非常需要中国的投资来支持。非洲不仅是能力建设,也有基础设施建设,从各个方面都需要中国的资金投入。”
安哥拉、赞比亚和尼日利亚等依赖原料出口的非洲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放缓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也下调了对非洲的增长预期。
中国非洲项目(China Africa Project)的创办人埃里克·奥兰德(Eric Olander)近日在《外交政策》网站上撰文说,“非洲的命运如今已经危险地与中国的命运缠绕在一起。”他说,中国自身或许能够掌控好向消费性经济转型,但是非洲那些主要靠大宗商品出口驱动的经济体要脆弱得多。
奥兰德说,在安哥拉和赞比亚等国,曾经前景很好的“以资源换基础设施”模式现在已产生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其他一些分析人士则指出,这种模式解决不了非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国,但是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只占到非洲大陆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3-4%。
鲁金斯学会的孙韵说,在这次非洲峰会上,中国能如何满足非洲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要求会是非洲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她说:“非洲国家很关心的几个问题就是,除了基础设施之外,中国对非洲的,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中国能够给非洲带来的能力建设方面,尤其是对非洲的青年就业问题,如何来刺激非洲的就业,来刺激非洲制造业的发展。”
南非金山大学研究中非关系的讲师科博斯·范·斯坦登(Cobus Van Staden)博士说,经贸问题仍然会是中非合作论坛的主要议题,但是讨论的范围有可能会更多地涉及制造业或服务业。
他表示,中国的经济转型在短期内会带给非洲国家消极的影响,但是也有可能蕴含中非关系新的契机。他说,中国国内的转型或环境压力也许会迫使中国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而非洲国家或许就会成为目的地,比如已有中国企业在南非设立组装工厂。
斯坦登说:“如果非洲国家能够提供建厂的支持和保障,我认为,非洲就有机会和中国建立新的或许更富有成效的联系,而中国的工厂和制造业也能在非洲创造就业。”
斯坦登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说,处在十字路口不是处在悬崖边,此次的中非合作论坛或许能将中非关系导向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上个星期表示,中非领导人将谋划“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前景,“围绕非洲最紧迫的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两大任务,着力破解基础设施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瓶颈,重点帮助非洲国家构建工业化、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防控三大体系,解决就业、吃饭和健康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