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39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解密时刻:日记中的蒋介石-剿共为名,抗日为实


已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领导人蒋中正(介石)
已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领导人蒋中正(介石)
各位观众听众,这里是美国之音的《解密时刻》。从1915年到1972年,中华民国已故总统蒋介石每天都写日记,写了57年。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中国的战争、政治、国家联系在一起。美国之音采访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女士。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的抗日谋略*

“九一八”事变之后,尽管日本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蒋介石并没有对日宣战,反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很多人认为,蒋介石的这个政策在日本入侵时继续围剿红军,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导致了东北的沦陷。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蒋介石日记也许可以解开“攘外必先安内”之谜。 郭岱君:他不但没有立刻抗日,还反而提出一个“攘外必先安内”,日记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答案。他为什么没有立刻抗日呢,他是有他的考量。因为中国的军队装备跟日本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只要日本封锁长江和沿海一带,三天就完蛋了。所以他说:“不可冒然而战”。他自己认为就是要争取时间抗日,争取时间备战。等到1932和1933年时,他跟德国的军事顾问和蒋百里先生有很多的讨论,慢慢地眉目就比较清楚了,就是要进行持久战,争取时间备战。

有一天就是“得一计”,要以剿匪为掩护,建立西南根据地,“借剿共以收复西南”,故意把红军留下一小股,把他们往西南赶。所以你可以看到红军的所谓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从江西往西南走,然后才到延安的,中央军就在后面追,因此才能够进入四川。这是他的一计。所以有一天他写道,“若为对倭计,以剿匪为掩护,抗日之原则。”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对抗日有功吗?*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到西安监督剿共行动的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对外。蒋介石与共产党携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西安事变”,使张学良成了共产党眼中的英雄,而对于蒋介石和中华民国来说,张学良是有功还是有过呢?

日记中的蒋介石-剿共为名,抗日为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6:07 0:00

郭岱君:“蒋介石为什么如此失望,愤怒,对张学良如此不能原谅呢?是因为他已经打算一切都布局好了,迁都完毕之后,陈诚和卫立煌的军队已经在百灵庙准备一举歼灭红军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两个礼拜了,结果发生了西安事变。所以他写道:“汉卿误我大事矣”,“汉卿坏我一盘好棋”。

李肃:蒋介石到1949年以后会不会认为汉卿坏的是国家大事呀?

郭岱君: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想到是改变历史的大事嘛。

李肃:起码这件事把蒋介石剿共灭共的企图打掉了。

郭岱君:第一个就是剿共灭共的企图被打掉,第二个就是他还没有准备好。他本来希望有60个师,事实上没有,结果很快就仓促应战了,1937年就跟日本宣战了,整个的训练都还没有完备,有很多的遗憾。

*抗战中蒋介石主和还是主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曾经尝试过举行和平谈判,中国内部也出现“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甚至成立了以汪精卫为首的依附于日本的政权。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到底有没有与日本和汪精卫政府暗通款曲?蒋介石日记为我们揭开谜底,解密对日和谈的来龙去脉。

郭岱君:他(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所要我者,不仅是我之经济,我之交通实业,而是要我民族之命脉”,“委曲不能求全”。

有趣的是,孔祥熙和蒋介石是连襟。孔祥熙主张和谈,他有两条线在做。有一天孔祥熙又写信给蒋介石说,必须和谈。蒋介石这天非常生气,他说:“肖孔等主和者太可笑,应痛斥之。”结果孔祥熙又来劝他,结果他火了。他说:“还有人再来劝我和谈,以汉奸论罪,杀无赦。”蒋还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之为愈。”

常言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希望今天讲述的蒋介石日记为您判断和评价中国的那段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