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21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历史无情 训政难行:民国黄金十年风云录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有人把国民党名义统一中国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的近十年称为“黄金十年”。这段时期其实并不太平,内忧外患,事变不断,但是中国的经济连年增长,国民政府和各界精英艰难而不懈地推动工业、农业、财政、法制和教育改革。然而,日本军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中国民族情绪的高涨终于使蒋中正“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走到尽头,剿共功亏一篑,日本大举入侵,全国陷入战火。国民党由“训政”领导中国走向“宪政”的机会一去不返,只留下历史的假设和感叹。

*名义统一 内斗不断*

1927年(民国16年)

3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

4月,蒋中正(蒋介石)在上海武力清除共产党人。

4月17日,宁汉分裂。蒋中正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跟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对立。汪精卫继续“容共”。

6月,冯玉祥西北军清共,支持南京,驱逐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

7月,汪精卫在武汉清共。

8月,中共南昌暴动。

8-9月,宁汉合流。李宗仁新桂系主导宁汉复合。蒋中正辞去北伐军总司令职务,这是蒋第一次下野。汪精卫下野。武汉国民政府迁移南京。

12月,国民党各派系调和纠纷,蒋中正复任北伐军总司令职务。

1928年(民国17年)

6月,蒋中正领导的北伐军兵临北京,北洋政府末代元首张作霖退往关外,在皇姑屯被日军秘密炸死。北伐军进入北京,改城名为北平。

7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中华民国刑法》开始实施。

10月,国民党通过《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设行政立法考试监察五院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司令。国民党宣布中国由“军政”进入“训政”时期。训政时期暂时以党治国,对国民实行民主训练,协助人民筹备自治、民选和兴办实业。

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效忠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名义上统一。

1929年(民国18年)

1月,国民党召开国军编遣会议,讨论各派系裁军问题。各实力派反对蒋中正的军队中央化努力。

同月,毛泽东、朱德率共产党红军离开井冈山,进攻赣南。在这段时期内,中共不断“起义”并在一些地区仿照苏联建立“苏维埃政权”(“苏区”)。

2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的《海口进口税税则》开始实施,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蒋中正发表感言:“吾国关税自主,部分成功;完全独立,已有确期。 ”

3月,蒋桂战争。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队和蒋中正南京政府冲突。桂系战败。

5月,蒋冯战争。冯玉祥率西北军反蒋,被蒋击败。

7月,中东路事件。张学良在南京国民政府支持下宣布从苏联手中收回中东铁路权,斯大林派兵进攻中国东北。中共提出“武装保护苏联”口号。东北军被苏联红军击败。

12月,中苏停战,张学良同意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权益。

1930年(民国19年)

2月,阎锡山致电蒋中正,要蒋下野,拥护汪精卫。蒋发电报反驳阎。

3月,国民党开除汪精卫党籍,国民党党内矛盾激化,晋军首领阎锡山、桂军首领李宗仁和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组成反蒋联盟。

蒋(中)冯(左)阎中原大战前合影
蒋(中)冯(左)阎中原大战前合影

5月,中原大战爆发。中央军在各路与反蒋联军交战。

6月,国民政府颁布《土地法》,本着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精神,推行“二五减租”和“土地陈报”。土地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力,后因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而停顿。

11月,中央军打败阎李冯各系军队。支持中央军的张学良率东北军大举入关,进驻平津和华北地区。

*外敌当前 训政维艰*

1931年(民国20年)

1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废除国内通过税条例,裁撤厘金,以便利国内货物往来。

2月28日,蒋中正与国民党右派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矛盾激化,蒋软禁胡。

5月,宁粤分裂。国民党各反蒋派系在广州成立“非常会议”,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6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实施《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该法为实行“宪政”前的临时宪法,规定由国民党行使国家统治权,“以期促成宪政,授政于民选之政府”。

6月,中村事件。日本关东军大尉中村震太郎等四名军人便衣侦察时被东北军逮捕和秘密枪决。日本陆军做出强硬反应。

7月,万宝山事件。因土地纠纷,中国农民与朝鲜族移民在吉林省万宝村发生冲突。吉林警方勒令朝侨离境,日本出动警察保护朝侨并镇压中国农民。朝鲜半岛发生暴力排华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入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入沈阳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一支守备队18日夜晚炸毁一段南满铁路,向上级报称中国军队炸毁铁路并进攻守备队。关东军迅速击败东北军,占领沈阳等多处城市。张学良被舆论斥为“不抵抗将军”。

9月-10月,因九一八事变,兵戎相见的宁粤双方走向和解,蒋中正解除胡汉民软禁。

10月22日,蒋中正、胡汉民、汪精卫在上海会谈,讨论国民党内部和解问题。

11月,日本关东军占领黑龙江省。

11月7日,中共于苏联国庆日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1月30日,蒋中正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

12月,国民党各派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结束党内分裂局面。国民党修改《民国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责且现役军人不得担任。蒋中正辞去主席职务,这是蒋第二次下野。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1932年(民国21年)

1月,关东军攻占辽宁锦州。

1月28日,一二八事变。因东北沦陷,中国抗日情绪高涨,日军则寻找扩大事态理由。上海民众和日本侨民暴力冲突。日本以护侨为由向上海增兵。中国政府为避免冲突,曾计划换防,拟撤走上海周边属粤军系统的十九路军。1月28日夜,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坚决抵抗,激战爆发。

2月1日,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长汪精卫联合宣布迁都洛阳,“不受暴力威胁”。

2月,日本陆续增兵,中国也派属中央军系统的第五军助战。

2月29日,日军在中国军队防线后方的浏河登陆。

3月2日,日军占领上海。

3月,国民党召开四届二中全会,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中正正式复出,任委员长。

同月,“满洲国”在日本扶持下宣告成立,定都长春(改名新京),前清废帝溥仪任元首。

4月,国联调查团通过中日停战议案,列强施压要求日本和谈。

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上海被定为非武装区,日本保留若干部队,中国只能部署保安队。

5月30日,蒋中正率文武官员返回南京。

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军队编制。蒋中正在庐山召开五省剿匪会议,布署围剿共产党根据地。

汪精卫(左)与蒋中正
汪精卫(左)与蒋中正

8月,汪张交恶。日本扶持的满洲国将长城以北的热河列为领土。面对日军威胁,行政院长汪精卫北上命令张学良增兵保卫热河,张不服从指挥。汪愤而辞职,出游欧洲。

9月15日,《日满议定书》签署,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并控制实权。

10月,负责调查九一八事件的国联李顿调查团发表报告,承认东北三省为中国领土,拒绝承认满洲国,同时建议在满洲实施受国际保护的高度自治。

*内忧外患 烽烟四起*

1933年(民国22年)

1月,日军进攻热河,与东北军交火。蒋中正力促张学良在热河全力抵抗。

2月,国联通过决议,不承认满洲国。

3月,东北军一溃千里,日军占领热河,张学良引咎辞职,赴欧考察。汪精卫回国复职。日本因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而宣布退出国联。

4月7日,蒋中正在南昌对军队将领发表讲话,要求军队“专心一致剿匪”,不要“好高骛远,奢言抗日”。

5月26日,冯玉祥和西北军部将方振武、吉鸿昌在共产党支持下于张家口宣布成立“抗日同盟军”,不听南京政府号令,挑战日军。

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平息华北战事。中国军队后撤至指定防线,日军大致回到长城一线。协定等于默认满洲国现状。

8月,冯玉祥被迫宣布取消同盟军总部。

9月,政府军对中共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

11月,福建事变。被调到福建剿共的十九路军打出反蒋抗日旗号,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民国23年)

1月,中央军平息福建事变。

1月19日,在日本主导下,满洲国改称“大满州帝国”,溥仪称帝,年号“康德”。

宋美龄在新生活运动中为军人补衣服
宋美龄在新生活运动中为军人补衣服

2月,蒋中正在南昌发表有关新生活运动的演说。

4月,张学良复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

7月,国民政府通令各省废除苛捐杂税。

10月,国军第五次围剿成功,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号称“长征”。

1935年(民国24年)

1月15日,长征中的中共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政领导权。

4月,国民政府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资源委员会”,建设以国防为主的重工业。

5月,行政院议定《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要求全国各地逐步推行义务教育。

5-6月,河北事件。日本指责国民党特务刺杀天津日租界两名亲日的中国报社社长,并因抗日义勇军活动指责国民政府违反《塘沽协定》。华北军政负责人何应钦将军与日方代表秘密谈判。日方把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将军的备忘录交给中方,逼何签署。备忘录要求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党部机关,从河北撤走被日军点名的中国军队,撤换河北省主席和平津两市市长,禁止排日活动。

7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的第二部《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开始实施。

7月6日,何应钦回函梅津,称“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日方声称两国达成《何梅协定》。

8月1日,中共领导人王明按照共产国际指示在莫斯科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结束“长征”。

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法币制度,改革货币。

11月11日,汪精卫遇刺。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行政院长汪精卫参加开幕式合影时身中三枪受重伤,赴欧疗养。

12月2日,国民政府改组,蒋中正任行政院长。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北京数千名大学生上街游行,要求停止内战和一致抗日,得到全国各界响应。共产党大力推动抗议活动。

1936年(民国25年)

4月,在陕北剿共的张学良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秘密会谈。

5月5日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五五宪草”。

5月12日,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在广州因脑溢血病逝。

6月1日,两广事变。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通电反蒋,声称将率粤桂两系军队北上抗日。

7月,张学良暗中与苏联建立联系。

7-8月,广东陆空军将领纷纷拒绝反蒋,陈济棠下野,李宗仁与蒋和解。两广事变平息。

“少帅”张学良
“少帅”张学良

12月12日,西安事变。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臣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中正。张杨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要求。

捉蒋行动遭中国国内各界谴责。张学良有所指望的苏联却谴责事变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从莫斯科发电报给中共要求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蒋中正夫人宋美龄也飞抵西安。

12月24日,蒋中正口头接受联共抗日要求。

12月26日,蒋中正获释飞回南京,受到隆重欢迎。陪同他返回的张学良被扣押。西安事变结束。

*中日战争 全面爆发*

1937年(民国26年)

6月,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庐山与蒋中正谈判合作抗日事宜。

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在北平附近的宛平县演习,与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生冲突。这被视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蒋中正发表广播讲话
蒋中正发表广播讲话

7月17日,蒋中正庐山“最后关头”讲话。蒋中正说,中国“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他表示,中国仍希望外交和平解决,但卢沟桥事变的“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月29日,日军攻占北平。

7月30日,日军攻占天津。至此,中日冲突仍局限在华北地区。

8月9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名士兵驾车闯入虹桥机场,被以保安队名义驻守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为免给日军造成口实,上海警备司令部伪造日军打死中国宪兵现场。两国舆情激烈。日方要求中国从上海撤走保安队并拆除军事设施。中方严辞拒绝。双方增派援兵。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机枪据点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机枪据点

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军队上海市区交火,蒋中正下令中央军第二天对驻上海日本军队发动总攻。上海为租界林立的国际都市,蒋希望战事能引起国际关注和支持。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中国空军和陆军精锐尽出,对日军目标展开猛攻。

9月,国民政府与中共达成协议,中共宣布解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改为“边区政府”,并停止“土地改革”,将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称“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政府则通过《根绝赤祸案》,停止军事剿共,为改编后的中共军队拨发军饷。

10月2日,国联通过决议,对中国予以“精神之援助”。

10月5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隔离演说》,称要对侵略疾病进行“隔离”,号召“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反对那些正在造成国际无政府主义状态和不稳定局势的破坏条约的行为”。

11月11日,历经苦战损失惨重的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本占领国际租界以外的上海地区。

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坚持抗战。

12月13日,日军攻克中国首都南京。其间发生“南京大屠杀”。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