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36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共立法将两岸历史记忆具体化 分析:文化“祖国”应被拆解


中国福建厦门竖立起一个台湾金门岛可以看到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大型标语牌,旅游者在前拍照。(2024年1月12日)
中国福建厦门竖立起一个台湾金门岛可以看到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大型标语牌,旅游者在前拍照。(2024年1月12日)

中国10月起施行首部文化涉台专项立法“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分析人士表示,中共将历史记忆具体化,具体到要跟台湾的每一个个人和家族牵扯上关系,这虽然是中共企图用“文化祖国”遂行统战的手法,但台湾应该要去拆解“祖国”这个概念,才不会落入中共的框架,台湾反而应该强调的是,就算父祖辈来自中国,台湾还是一样可以建立一个不同的国家。

中国“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10月起施行,中国官媒人民网说,这是中国首部文化领域涉台专项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后,首部省级层面涉台专项立法。

“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一共有25条,第一条开宗明义就表明要“守护两岸共同历史记忆”、“发挥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条例”明定保护的档案是指闽台往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可以印证两岸历史渊源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纪录,包括反映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的资料,也支持闽台宗亲、乡亲、姻亲利用闽台关系档案开展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活动。此外,台湾同胞在利用闽台关系档案时,与福建省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鼓励积极推动重要闽台关系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宣示主权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副所长汪宏伦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将涉台文化领域法律化有三个意义。第一个代表它对涉台关系,特别是对文化领域的重视,也相当程度地宣示血缘及文化上的“主权”。

第二,透过制度化与法令化的规范,可以产生比较系统性且持续性的影响,比如对中国的官僚体系就有一个可参照的规范,能够发挥积极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汪宏伦说,第三个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中共对台统战的喊话从过去一个比较空洞、庞大的历史叙事的修辞,变得更为具体。比如中共过去一直强调“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透过法律,具体连结到个人跟家族层次的记忆,甚至具体化到可以跟台湾除了原住民之外的每一个汉人或其家族,牵扯上关系。

汪宏伦表示,华人文化一直有祖先崇拜的传统与信仰,寻根或者追本溯源也是华人社会里很常见的事情,很多台湾人的墓碑上面,都会写明祖先是从福建或广东的某处来,自己也曾上网去查找关于祖先村落的资料。“我觉得你说它不会有影响吗?我觉得很难,因为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先都会有一些好奇,或者是去寻找一些家族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是很难避免,而且可能会因为这个东西(条例)会有所强化也不一定。”汪宏伦说。

订有罚则

值得注意的是,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不只对档案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也订出罚则,禁止以歪曲、贬损、丑化等方式利用档案,如有违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举报。此外,对于在闽台关系档案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人,也将予以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汪宏伦说,由于条例才刚刚颁布,未来谁会被奖励,谁会被处罚,将是一个观察重点,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此法颁布后的具体影响力跟效果。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将闽台关系法律化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目的,就是希望两岸,特别是闽台能够建构一个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所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共认为两岸一但有了这个共同体的意识,就可以去打击、削弱,甚至去瓦解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以来、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与论述。

文化统战

也就是说,中共利用“文化祖国”的概念,把台湾变成一个附属,将台湾的文化主权附属在中国的文化主体之下,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强化两岸之间的文化认同。洪敬富说,台湾人民一但认同中国是“文化祖国”,就会让民进党政府或是任何台湾本土派政府无法在台生根,“在这个条例里头,其实是在彰显他一个政治的文化统战的一种目的。”

洪敬富表示,但事实上,中共自建政以来,经历过多次的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已经相当程度地破坏了传统文化,“文化祖国”受滋养的成分是在台湾。被中国破坏殆尽的传统中华文化,其实是保留在中华民国台湾这一块土地之上。他还说,中共是很工具性地在运用“祖国”,比如孔子学院,这些其实都是中共政治理性下的一个操作。

汪宏伦表示,中国“文化祖国”强调的不只是文化,其实它更强调“祖”的概念、血缘的概念。这就回到民族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基于血缘、语言、文化所建构的“族群民族主义”,另一种是“公民民族主义”。而现代的民族主义,其实两种成分都有。

他说,中国不断去强调血缘的族群民族主义,因为这样才能对所谓的台湾同胞具有号召力,“但我倒觉得台湾其实现在更应该走的是第二种”。

汪宏伦指出,“祖国”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台湾其实应该要去拆解“祖国”,而不是跟着中共的框架语言去谈“祖国”。他说:“台湾现在反而应该去强调说,就算我们父祖是来自对岸,我们还是可以建立一个与父祖之国不同的国家。”这就像美国的祖先都是从英格兰来的,可是美国跟其父祖之国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国家一样,所以台湾不必去跟人家谈什么“祖国论”。

文化影响力

在文化统战下,中共对台湾施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力的手法十分多元。洪敬富分析,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媒体乃至于娱乐产业,中共通过渗透或合作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透过台湾是一个的开放社会,得以无烟硝地攻城略地、操控台湾的亲中媒体,使其能制做、制播“说好中国故事”的新闻或节目,也就学术上说的“软实力”。

分析人士说,10月9日台湾的亲中媒体才刊登一篇题为“两岸文化软实力携手征服全世界”的社评,内容引用《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应该就是中共有系统的舆论操作,在中国发布该条例后,台湾媒体里应外合。

洪敬富说,第二个层次是对于台湾民间草根、底层文化的交流,包括宗亲、姻亲,或者是谒祖、族谱对接等等,也包括妈祖、关公的宗教交流,或是两岸青年夏令营的孔孟寻根之旅等。

第三个层次是菁英层次或者是知识分子的交流,包括学者与各行各业的政治菁英、商业菁英、文化菁英、社会菁英等,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甚至海峡论坛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对接所谓的“祖国”。

洪敬富说:“总结就是说,从媒体层次的、到所谓的草根底层,到所谓的菁英层次、学术层次,它其实是全方位的展开所谓的文化方面的交流,透过交流合作,其实就是所谓的融合发展。”

然而,中共多元手法的文化统战究竟达到多少效果,台湾的总统选举或许给出了答案。

表里不一定相同

長久以來,宮廟是台灣地方政治的中心,过去曾有研究指出,以宗教为名的庙宇互访也是中共常见的统战方式,宗教是中共用来培养与动员台湾在地协力者的媒介。不过,也有宫庙人士认为,中共的文化统战效果有限,否则不会在北京当局对台湾公庙“洗”了这么多年后,还是绿色的民进党连续执政。

王先生是台北市一所宫庙的负责人,他对美国之音说,过去中共都是邀请台湾大的、有组织的宫庙去中国进行所谓的“宗教文化交流”,所有的机票、食宿都是中国方面招待。现在比较令人担心的是,中共的手已经深入到台湾巷弄内的小宫庙、神坛或是个人私坛之类的地方,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在两岸绝少往来的情况下,宗教交流相对而言其实还是在默默进行。

他表示,神明是一种灵体,有很多样化的形式,有一些神明确实是从中国那边分灵过来台湾的,比如妈祖就是从福建湄洲那边分出来的,关公(关圣帝君)是从山西那边分出来的,所以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也曾亲自飞往山西运城,恭请关圣帝君金身来台出巡。不可否认,供奉这类神明的庙宇,他们的“祖庙”是在中国。

不过,王先生表示,很多公庙表面上是去中国做交流,但不代表心理上就支持统一,事实上,也有很多亲绿人士积极参加两岸交流,也有某位知名庙宇主委的名片上密密麻麻大概有20几个头衔,其中超过半数都跟中国有关,聊天的时候对方也说,“没办法,就是为了交流,但我们当然还是支持台湾主体的啊。”

王先生说,中国的宫庙就是一个“样板”,道士是上下班制的,信众要进宫庙参拜就像去观光区一样要收门票,这种经营方式跟态度已经违反台湾人对“信仰”的认知,所以他觉得中共文化统战的效果有限,“否则过去8年中共统战不遗余力,结果蔡英文还是当选。交流归交流,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内卷还是躺平:青年人的困境,执政者的难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