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的组织者相信,核能必须在世界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发挥作用,大会组织者们大概会对中国将核电作为其能源未来主要组成部分的计划感到满意。
尽管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发生的备受瞩目的事故损害了世界大部分地区核电的形象,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正在推进雄心勃勃的新的核建设计划。
据官方媒体新华社9月份的报道, 北京自2021年来批准了至少21个新的核电机组,预计每年有6到8个新核电机组将获得批准。
该报道称,中国核能发电量已超过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其目标是到2035年通过核能满足其国家电力需求的10%,到2060年满足18%。
预计这一努力会得到11月30日在迪拜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苏丹·阿尔·贾比尔(Sultan Al Jaber)的认可。贾比尔今年早些时候告诉法新社,他支持扩大核电,称其为能源转型的“坚固桥梁”。
然而,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目前核电仅占其已装载发电能力的2.2%,排名最后,落后于火力、水力、风能和太阳能等其他绿色能源。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高级研究员菲利普·安德鲁斯-斯皮德 (Philip Andrews-Speed) 表示,2011年日本发生毁灭性福岛事故后的安全担忧阻碍了中国核能的发展。
“福岛事故发生后,(中国)暂停了所有新(核)电站的建设。他们还坚持不(建造)内陆核电站的政策,”安德鲁斯-斯皮德在视频通话中告诉美国之音(VOA)。
预计拟建的核电站将遍布海岸线,因为它们的运行需要大量淡水,而且将高放射性废水排放到附近水体的话风险较小。
这位核专家补充说,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等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厂相比,由于其复杂的性质和安全问题,核电厂的建设和投入运行需要更长的时间。目前中国该领域技术工人短缺。
截至目前,中国约有55座核电站,还有20多个在建核电站。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实验室经理兼香港核学会(Hong Kong Nuclear Society)主席陆炳林表示,到2035年实现核能占能源结构的10%可能会很困难。
“建设一座核电站平均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除非当局加快批准新的核电站,否则要达到10%可能很困难。......另一个问题是,在沿海找到新的地点来建造它也越来越困难,”陆炳林在音频通话中说。
尽管中国从未发生过严重的核事故,但一些社区仍抵制在附近建核电站。陆炳林指出,2013年在广东建设核燃料中心的计划因公众反对而流产。他说需要更多的公共教育来改变这种看法。
与此同时,由于第四代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出现,安全问题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担忧,陆炳林说,有了这些反应堆,“几乎不可能”发生大规模事故。他表示,这可能使中国有可能改变政策并开始在内陆建设更多核电站。
国际合作
中国第四代反应堆的开发预计将受益于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等国家之间长期以来的技术信息共享。
例如,中法之间的合作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中国的前两座核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香港附近建造,采用进口技术,由国有能源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管理。
中国多家合资企业纷纷效仿,两国于今年4月发表了关于“发展民用核能领域务实合作”的联合声明。他们承诺在核废料后处理方面进行合作。
安德鲁斯-斯皮德表示,法国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领先于中国,因此两国可以在这方面共同努力。法国正在建设一座可在地下500米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中心,预计将于2035年运营。中国最早也要到2040年代才会开始建设废物处理场。
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可能是一个障碍。去年,由于中英关系恶化,英国将一家中国公司从塞兹韦尔核项目中剔除。
最近,美国以“国家安全利益”和“共同防御”为由,也限制了与中国数十年合作后的核贸易。然而,中国已开始向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出口核技术。
当被问及今年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核能的作用时,陆炳林表示,核能可能仍然是能源转型讨论的主要方向之一。
“能源储存仍然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问题......因此核能路径可能会继续稳定增长,”他说。
(本文的撰写得到了“气候追踪者气候正义新闻奖学金”的支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