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星期三(1月15日)晚间发表在全长约17分钟的告别演说。他在讲话中警告,美国正在形成的“寡头政治(Oligarchy)”和“科技-工业复合体(Tech-industrial complex)”可能对国家造成危害。他同时总结任内成就,包括强化北约联盟、支持乌克兰捍卫自由及在使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拜登将于下周一正式卸任,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话。
警告“寡头政治”、“科技-工业复合体”威胁美国民主
对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部分,拜登在演说中提到“寡头政治”的形成正威胁美国的民主制度、基本权利以及公平发展的机会。他说他指出,这种权力与财富的极端集中正在侵蚀社会结构,“威胁着我们整个民主制度、基本权利和自由,还有人们公平发展的机会”。
他还警告,“科技-工业复合体(Tech-industrial complex)”潜在的崛起,也可能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危险。拜登说,“美国人正被大量错假信息淹没”,这也助长了权力滥用,并侵蚀新闻自由。他批评 “社交媒体放弃事实查核,真相将被权力和利益编织的谎言掩盖”,并呼吁美国社会必须让社交平台负起责任,“确保民主不为权力所滥用”。
北约、乌克兰与美中竞争的成就
拜登在回顾任内外交政策时表示,北约在他任内得到了显著强化,乌克兰依然保持自由,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则占据领先地位。他还特别提到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协议,称这是他政府斡旋的成果,并希望新政府能继续落实。
拜登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两度提及中国。他说,在他任内“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之中更为领先”;在论述人工智能重要性时,他则强调要确保是“美国而非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领导地位”。
此前,在星期一(1月13日)举行的外交政策告别演说中,拜登更直言对比他上任之初,如今美国在与中国的经争中“处于更佳的战略位置”。拜登说,过去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终将超越美国,但在他执政之后,“中国将永远无法超越我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星期二在例行记者会中并未直接回应,而是指出过去四年,中美关系虽经跌宕起伏但总体稳定,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恢复和新建20多个沟通机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果”。
中国舆论的关注与反应:反美仍是主旋律
拜登的演说,在微博上引发不少中国网民的关注,截至北京时间星期四傍晚,#拜登发表告别演讲#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2750万次,一度站上热搜榜第八位。
拥有191万微博粉丝,一向以反美言论著称的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毅就拜登在演说中提到的以哈达成停火和人质协议发文反讽,称这是他“抢功、挖坑、埋雷,一气呵成的动作”,未来“和平能落实就是拜登的功劳,不落实就是特朗普的问题”。
官媒《参考消息》亦发文指出,拜登演说是在强调“停火都是我的政府功劳,落实就看下一届”。
学者观点:在两极摇摆的美国民主显示其韧性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拜登所说的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其实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说法异曲同工,都反映出他们对于中国竞争力上升的焦虑感。
至于拜登警告“科技-工业复合体”带来危害,沈丁立认为,这与特朗普此前针对媒体与科技巨头的言论相呼应。他表示,尽管美国政治在两极之间摇摆,但这种调整和反思反映了制度的自我修正能力。
“美国逐步走出极端,走到更好的状态 ,由极端的特朗普带来极端的拜登,然后带来一个少一点极端的特朗普,美国就通过这样两极震荡,逐步走向小幅震荡,回归正常的常识和理性,所以我觉得美国在进步。”他说。
位于北台湾桃园的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陈文甲则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中指出,拜登对于“寡头政治”的警告虽振聋发聩,但在解决贫富差距和监管科技垄断方面缺乏实际行动,暴露了其执政的结构性改革困境。
但陈文甲也认为,拜登提及的创造1700万就业机会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创新高等成就,虽然有说服力,却回避了任内的一些重大争议,例如阿富汗撤军的混乱、俄乌战争的持久消耗以及中东局势的复杂化。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