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35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美中气候特使在北京展开新一轮会谈,专家:美国大选给会谈带来不确定性


资料照:美国白宫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在加州的一次记者会上讲话。(2024年5月6日)
资料照:美国白宫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在加州的一次记者会上讲话。(2024年5月6日)

正当美国与中国的气候特使就两国展开新一轮气候会谈的时候,专家们对美国十一月大选结果感到担忧,认为它有可能轻而易举地破坏两个排放大国好不容易达成的成果。

路透社周三(9月4日)报道说,美国气候总统特使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将于9月4日至6日访华三天,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举行会谈,讨论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双方在这个领域如何展开务实的合作。

人们普遍认为,这次会谈非常重要,它将为一些包括2015年巴黎协定在内的重大气候协定的达成铺平道路。但是,路透社说,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这次再次当选总统,相关气候合作协议将会面临严重的风险。

尽管美中关系紧张,双方在一系列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拜登政府仍将气候视为与中国可以合作的一个领域。两国之间的协议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至关重要,但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本星期的会谈不太可能取得太大进展。

上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会谈摘要中,美国国务院表示,双方“强调了采取具体措施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讨论表示欢迎。”这一表态是在提及波德斯塔访问时作出的。

路透社的报道引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气候外交专家李硕的话说,“这次选举将使双方在波德斯塔此次访问期间很难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方面没有理由要在这次美国大选之前亮出自己手里的牌,”李硕强调说。

波德斯塔预计周三抵达北京。美国希望促使中国为新的全球气候融资计划做出贡献,并在联合国明年初的最后期限之前制定力度更大的2035年目标,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

路透社说,中国外交部拒绝对美国气候特使访华发表评论。

特朗普在2017年第一任期一开始就下令停止与中国的气候对话,并要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虽然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推翻了特朗普的命令,恢复了美国在巴黎协定中的地位,但许多专家认为,如果特朗普在11月大选中获胜再次入主白宫,他可能还会下令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但是,拜登宣布退出总统竞选之后,他的副手卡玛拉·哈里斯竞选势头强劲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促使北京改变了之前对美国大选的预判。几个月前,美国大部分民调显示,特朗普明显领先拜登。

美国独立气候变化智库“E3G”高级政策顾问汤姆·埃文斯(Tom Evans)对路透社说,“中国将不得不考虑美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情况的可能性,并作出相应的对赌。”

据称,华盛顿正在敦促北京承诺在2035年之前将中国的排放量减少30%,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埃文斯表示,无论11月的结果如何,美国仍然是刺激中国加大力度降低排放的关键。

即使特朗普获胜,中国也有机会展示更大的雄心,将自己与“正在后退的美国”区分开来,埃文斯说。

但兼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的李硕表示,特朗普胜选将意味着双向(美国与中国)气候外交的末日。

路透社引用他的话说,“这将是非常明确的:气候根本不是问题,从(特朗普就任的)第一天起,中美之间就不会有任何气候合作。”

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是11月5日,两个星期后20国集团将在巴西开会(11月18日-19日),就在同一周,气候外交官们将齐聚阿塞拜疆的巴库,参加由联合国牵头的全球变暖问题年度谈判。谈判的主体是:资金和新的气候目标。

明年年初,签署2015年巴黎协议的195个国家必须宣布一套新的气候目标,详细说明到2035年,他们的国家将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减排。

纽约时报说,作为《巴黎协定》的一部分,中国承诺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最终下降。中国的排放量目前可能已经达峰。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的排放量应被允许在峰值内保持多久才下降。另一个问题是减排幅度有多大。

约时报引用乔治敦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乔安娜·刘易斯的话说,“中国将提前实现其最初的巴黎目标。”因此,她说,“对中国来说,这一次展示一套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台湾申请入联屡遭打压,今年有何不同?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