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世界各地都有纪念活动,而当年柏林围墙的其中一块遗迹也远度重洋运到台湾,台湾政府高层和学者专家纷纷出席纪念仪式并举行座谈会,探讨柏林围墙倒塌20年对台湾政治发展、中国民主化、以及对两岸关系的走向有何意义。
*台湾获赠柏林围墙遗迹*
20年前的11月9号,屹立28年的柏林围墙倒塌,东德共产政权崩解,掀起了民主化的又一个高潮。这波民主浪潮从西方向全世界扩散,台湾也是其中之一。为肯定台湾追求民主、自由与人权的努力,德国布兰登堡邦上哈维尔郡(Oberhavel County)郡长日前赠送给台湾一块重达2.5吨、高3.5公尺、宽1.2公尺、底座2公尺的柏林围墙遗迹。
台湾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台湾民主基金会以及德国在台协会选在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举办了“柏林围墙在台湾”的揭幕暨捐赠仪式。
*王金平:柏林围墙象征民主、人权*
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在致词时表示,台湾20多年前开始民主化进程,1987年解除戒严,1996年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2008年再次政党轮替,现在已经被公认是亚洲一个重要的新兴民主国家。王金平说:“不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或是台湾民主转型成功,都是见证人类对于民主自由与人权这个普世价值的追求与实践,因此柏林围墙远赴重洋来到台湾,不仅象征中华民国与德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是纪念人类追求民主、自由与人权所付出的代价与牺牲,提醒世人珍惜得来不易的民主成果。”
*前东德国人权斗士抵台*
除了德国驻台协会代表欧芮女士 (Birgitt Ory)到场之外,曾经担任秘密警察文件管理人的前东德人权斗士及环保人士约恩.莫特斯(John Mothes)也从德国来到台湾出席这项仪式,并发表专题演说。莫特斯说:“共产主义的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教化,把这道围墙定位为防备西方帝国主义的反法西斯主义路障,但是事实上,东德只是用这些防卫措施来对付自己的人民,1989年,许多东德人的勇气击溃了共产主义的独裁政府,并促使柏林围墙倒塌。”
莫特斯还说,欧洲的统合过程对克服过去的历史及其所演变出来的分裂局势做出了贡献,这个过程给了我们希望,相信和平手段可以克服耸立的围墙和不自由。
*对柏林围墙的恐惧*
另一位出席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学术座谈会的台湾玄奘大学法律系葛祥林教授 (Georg Gesk) 谈到了他儿时对柏林围墙的印象,那种恐惧仍历历在目。他说:“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越过柏林围墙,当时我只有8岁,你们恐怕很难想像,当时要越过柏林围墙,连小朋友也要下车,椅子都要掀开来,看有没有藏东西,车子被解体差不多一半,又拼装回来,从小到大,我对柏林围墙的印象就是,它让你恐惧,要越过它,不管是从哪个方向,都有生命危险。”
*郭秋庆:中国民主化不易*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郭秋庆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时候分析,柏林围墙的倒塌以及共产制度的快速崩解,让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非常担心,中国共产党也从东德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学习如何调整自己配合时代的变迁。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看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开始开放让一些人从经济上先富起来,这个调整让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仍没有倒下,维持主导的局面。
郭秋庆告诉美国之音:“ 中国要真正的民主化不太容易,中国现在要的还是经济生活的发展,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调整和学习,相当程度上是为了获得维系政权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不是西方民主的正当性,而是统治的正当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做体制上的调整,让民众除了感受到经济上受到照顾之外,也可以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这些中共也要去注意。”
*苏正平:两岸与东西德模式不同*
柏林围墙倒塌后隔年,东西德正式统一,虽然台湾有一部分人认为德国模式可以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借镜。但出席座谈会的前行政院新闻局长苏正平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两岸与东西德的情况无法类比。苏正平说:“当年西德跟东德的关系,跟今天中国与台湾大不相同,当年是比较开放,资源多,富有的西德,和相对来讲,比较封闭,比较专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东德,中国今天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而且就整个政治、社会的情况来讲,两岸和东西德的情况刚好相反。”
*王金平:两岸围墙已拆除 谈统一还早*
立法院长王金平也认为东西德与台湾海峡两岸的政治实体不太相同,台湾与中国的情况是合作交流,台湾政府要让两岸和平稳定,在民主、人权上继续努力,将来希望影响中国,使其在政治制度上有所质变,让中国人民也能享有自由民主成果。
王金平强调,两岸是否统一是未来的事,目前台湾的政策很清楚,就是“不统、不独、不武”。他说,两岸之间的“柏林围墙”已经拆除,目前双方要努力的是在军事上互不侵犯,若能签署协议,两岸和平的基础就可以更稳定。
关键词:柏林围墙,20周年,台湾,民主化,人权,王金平,中国共产党,东西德,两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