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52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印度烈火成功试射 俄称主要遏制中国


25. juli 1999: Lance Armstrong po prvi put osvaja Tour de France i prolazi avenijom Champs Elysees u Parizu zajedno sa svojim timom.
25. juli 1999: Lance Armstrong po prvi put osvaja Tour de France i prolazi avenijom Champs Elysees u Parizu zajedno sa svojim timom.

俄罗斯一些分析人士乐见印度有能力遏制中国。俄罗斯媒体说,印度刚刚试射的洲际导弹主要针对中国。有学者特别注意到,同流氓专制政权不同,国际社会对拥有民主体制的印度拥有新式洲际导弹反应平静。

*媒体学者热议导弹试射*

印度星期四成功试射了基本能覆盖中国全境的烈火-5型洲际弹道导弹后,俄罗斯媒体和学者专家对这一事件热烈评论。评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印度同中国的关系上。

俄罗斯学者说,印度试射导弹是向中国发出信号和警告,而中国的强大也使俄罗斯受到压力,因此俄罗斯乐见印度现在有能力遏制中国。

学者赫拉姆奇辛对消息报说,烈火-5洲际导弹理论上可以打到俄罗斯,但这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西方同样也不认为印度是潜在的对手,印度现在有能力平衡中国,这对俄罗斯和其他各方都非常有利。

*民主专制有区别 国际社会不同反应*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者米金注意到,同伊朗、北韩、叙利亚这样的流氓专制政权不同,印度是民主国家,国际社会对导弹试射反应非常平静。

米金说:“这就是大家认为的民主体制不会威胁到国际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当然在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领域也有不好的例子,这就是伊朗。比如伊朗的导弹和核项目招致许多人的怀疑。”

*烈火-5针对中国 印度转折突破*

俄罗斯媒体说,印度的战略对手是中国,烈火-5导弹针对的是中国,而非巴基斯坦。互联网报纸《加杰塔》说,印度拥有新式洲际导弹后,印度将更方便把更多的短程导弹瞄准巴基斯坦和离印度不远的中国地区。

另一家俄罗斯媒体说,印度更有理由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新成员,而印度的这个想法一直都获得俄罗斯的支持。

官方的俄罗斯电视台说,对印度试射导弹最不满意的就是中国。

商人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洲际导弹性能、数量和军事实力仍然远远超过印度,但比较这些技术上的数据没有太大意义。这次导弹试射主要意义在于,印度的发展已经到了转折性的突破阶段。

*俄助印一臂之力*

学者米金说,直到不久前,俄罗斯的一些火箭专家都太不相信印度能很快掌握远程洲际导弹技术,印度在这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是因为从俄罗斯获得了关键技术。

米金说:“我认为印度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特别是著名两国联合研制博拉莫斯巡航导弹项目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俄罗斯和俄罗斯技术促使印度成为拥有远程导弹的大国俱乐部的一员。”

*中印未来:军备竞赛、核威摄、裁军*

俄罗斯学者评论认为,拥有洲际导弹也显示印度在尽力缩小它同中国之间的军力差距,但这将使亚洲地区的军备竞赛变得更加激烈。

军事评论人士格里茨对莫斯科呼声广播电台说,冷战时代,当时从事军备竞赛的美国和苏联都害怕用核武器彼此摧毁对方,双方使用核威摄理论维持和平。印度拥有洲际导弹后,未来在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之间或许也会引进核威摄理论避免军事冲突。

学者米金说,冷战时代的核威摄理论后来导致美苏裁减军备,美俄两国今天仍然在继续这个进程。米金说,学者们过去也提到过在亚洲使用过去的美苏核裁军经验,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在拥有可覆盖中国的洲际导弹后,印度会大大巩固核威摄能力,印度会感到更加安全。

*印度将发展战略潜艇和海基核打击力量*

俄罗斯不久前向印度出租的第一艘核潜艇已经编入印度海军服役。军事评论人士科罗特琴科说,印度现已拥有陆基和空中核打击系统。在成功试射烈火-5洲际导弹后,印度下一步将发展自己的海基核打击力量,这包括发展可携带洲际导弹的战略潜艇。

*巩固伊尔库茨克反导防御系统*

科罗特琴科说,虽然俄罗斯不把印度当成战略对手,但俄罗斯更应巩固自己的反导预警系统和太空防御系统。

俄罗斯媒体报导,离中国不远,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反导预警系统应该监测到印度导弹试射,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强这个导弹预警系统的建设。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