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19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缅甸民主历程(5):番红花革命


僧俗民众走上仰光街头抗议军人统治(2007年)
僧俗民众走上仰光街头抗议军人统治(2007年)

缅甸军政府虽然用强硬手段把8888民众起义镇压下去了,但起义展示出反抗力量之强烈深深触动了仰光的军头。从后来得到的多种信息得知,军政府的核心领导层当时已经意识到,坚持军人专制是没有出路的。

*历史背景*

1992年上台的丹瑞大将在加强对国家控制的同时也开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缓和国内紧张局势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努力。

首先是解除了在8888起义期间颁布的戒严令,开始同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各政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话。与此同时,军政府通过它所支持的 “联邦巩固发展协会”(后改为“联邦巩固发展党”)来扩大与基层民众的联系,争取民众对军政府的支持。从1997年起,“巩发会”频频召开群众大会,从公务员和中学生等群众中大量吸收成员。到1998年3月,该协会成员已经达到1100万,成为缅甸最大的政党。

2003年8月,军政府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动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恢复举行国民大会、启动制宪程序和举行民主选举,把国家权力转交给民选政府。

不少批评人士当时认为,这个计划是军政府为延长自己的统治而耍的一个花招。但从2010年以来发生的政治改革看,该计划包含的许多内容在逐步得到落实。

经济上,军政府也尝试过多种办法吸引外国投资,以解决缅甸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和设备亟待更新之需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一是独裁体制下腐败横行,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二是国际社会的全面制裁,投资风险过大。

统计数字显示了状况糟糕的程度:2007年透明国际的报告说,在世界180个国家的清廉指数(也叫腐败指数)排行榜上,缅甸和索马里并列最后一名。《经济学人》杂志在同年公布的民主指数中,缅甸在167个国家中排名第163。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07年,缅甸全国1/3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美元,处于全球最贫困国家之列。缅甸儿童中有1/3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开支和缅甸的人均收入一样双双居于世界之末。

*革命引信*

这个时候的缅甸,正像香港《开放杂志》主编蔡咏梅所形容的,像是一个高压锅,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一旦遇到一个出气孔,就会发生爆炸。这个出气口就是物价的上涨。

2006年下半年,缅甸基本商品,如大米、鸡蛋、和食用油等,开始大幅度涨价,涨幅达30%到40%。2007年2月仰光街头开始出现民众抗议。面对自“8888民众起义”首次发生的抗议活动,军政府感到非常紧张。尽管抗议民众人数很少,而且抗议者有意把诉求限制在物价而不是军人统治上,但军政府在处理问题上并不手软,立刻抓捕了9名示威者。到4月间,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又有8人被捕。

局势突然恶化是在2007年8月15日,政府在没有事前宣布的情况下突然取消燃料补贴,把汽油价格提高一倍,从每加仑1.4美元提高到2.8美元,天然气价格则提高了500%。随着燃料价格的大幅加价,其它很多商品,特别是食品价格都跟着上涨,中下层民众生活负担加重,引起社会的恐慌。

从8月19日开始缅甸各地民众涌上街游行。当局的反应还是老一套—抓捕。19日当天,有13人被抓。

*僧人之怒*

9月5日,僧侣阶层开始参与。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城市帕克库(Pakkoku)举行和平示威的僧侣遭到政府军强行驱赶,三名僧人受伤。次日,当地一些年轻僧人抓了三名政府官员以作报复。僧侣要求军政府在9月17日之前对军人打伤僧侣的事件作出公开道歉。

应该说,这场被称为“番红花革命”的运动就是从9月5日开始的。番红花是一种橘色加暗红的高级香料。传统上,东南亚地区的僧袍都用这种颜色。后来,参加游行的民众为了表示对僧侣们的支持也把深红色的带子别在衣服上。所以,深红色就成为这次民众示威的标志性颜色。

9月17日的最后期限过了之后,当局仍然没有作出任何道歉。

当局的傲慢和强硬激怒了全国各地的僧侣。9月18日,这些佛教僧侣在仰光和其它好几个城市同时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僧侣们宣布,他们将拒绝接受军政府的领导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家人的布施,并撤出在政府军服务的僧侣。

缅甸僧侣与军警对峙
缅甸僧侣与军警对峙
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军队,僧侣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僧侣们这次公开和当局决裂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抗议浪潮蔓延到很多地方,一浪高过一浪。

9月22日,仰光数千名僧众上街游行。曼德勒有一万僧侣游行。其它还有五个城市都发生了僧侣的示威活动。仰光的僧侣突破封锁行进到民运领导人昂山素季被软禁的住所,向她致意。昂山素季也不顾禁令到大门外向僧侣们表示支持和感激。曼德勒有200个寺院的僧侣参加了游行。

在9月23日,仰光的一些尼姑和上万名僧侣与民众一起继续抗议活动。

*抗议升级*

9月24日,示威规模急剧扩大。仰光两万多僧侣和众多的支持者从大金寺出发,沿途大声诵经,高呼和平与慈悲的祈祷词。僧侣队伍外面还有上万名自发的民众手拉手维持秩序,防止军队伤害僧侣。

一路上,目击者说,很多人送水和食品,还有很多民众加入示威队伍,将市区各主要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缅甸一些知名的演艺界名人也在一大早就到大金寺为游行者分发食品。据估计,游行人数超过十万人,队伍绵延达20公里,是8888民众起义之后20年来规模最大的。

这个时候,全国25个城市都举行了游行示威。

媒体报道,游行者的诉求从最初的“要求控制物价”转变为要跟军政府举行对话,要求释放昂山素季等政治犯。

军政府从25日开始加紧调动部队,并通过安装有高音喇叭的汽车到各处向人们发出警告,如果继续违反禁令,军方将采取军事行动。9月26日,当局宣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实施戒严,禁止五人以上聚集在一起。

当天,700名抗议者在大金寺附近受到攻击。士兵们用棍棒驱打示威者,并用催泪瓦斯驱散人群。安全部队封锁了大金寺地区。夜间,当局逮捕了白天为游行者提供服务的演艺界人士和政界人士。

*武装镇压*

据报道,26日这一天,至少有三名僧侣和一名妇女被军警开枪打死,还有100人受伤。另外还有300多人被当局拘留。

军政府的镇压行动在27日继续进行。面对不顾危险坚持游行的五万民众,军警开枪射击,至少有9人死亡,其中一名是法新社的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Kenji Nagai)。

媒体的报道说,长井健司在中弹后仍然不放下手中的摄影机。直到他咽气的最后时刻,这位日本记者的镜头一直在对着被怀疑是朝他开枪的士兵。当局后来解释说,长井健司是被流弹打死的。但从人们在现场拍到的视频和一些照片看,长井健司是在“近距离”被人故意打死的。

录像显示缅甸军人街头射杀日本记者长井健司
录像显示缅甸军人街头射杀日本记者长井健司

由于当局的血腥镇压和示威领袖和骨干人物被捕入狱,这场大规模的反抗军政府运动的势头此后明显减弱。不过,小规模的抗议活动在全国持续了大约两个月。

这场番红花革命虽然也像1988年的民众起义一样被当局镇压下去了,但它对军政府的权力基础造成了更为强烈的震撼。如果说1988年那次运动的主体是学生和民众,那么这次运动的主力则是在缅甸最具影响力的僧侣。

曾经担任8888起义学生领袖的昂丁对媒体说,在佛教国家中,杀害僧侣是不可饶恕的,军政府犯下了这样的罪行,也就彻底失去了民意的基础。他相信,军头们也从这次运动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国际压力*

这种危机不只是来自国内,在很大程度上还来自国际上。

从这次运动开始到结束,国际反应之迅速和强烈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在2007年8月22日军政府刚刚开始抓捕示威者的时候,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并要求军政府立即释放活动人士和反对派展开对话。

到9月28日当局实施镇压之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对仰光发出警告,如果继续对民众进行暴力镇压,菲律宾将停止给缅甸的金融支持。美国特使呼吁中国向军政府施加影响。日本首相要求缅甸对日本记者遇害作出解释。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呼吁联合国采取行动。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军政府自我克制。

联合国安理会10月还首次发表正式声明,敦促军政府释放政治犯,停止对平民使用暴力,并启动真正的对话。在运动后期,联合国人权特使前往缅甸,在军政府领导层和反对派领导人之间进行斡旋。

欧洲联盟在10月宣布扩大对对缅甸的制裁,除了已有的武器禁运、资产冻结和签证停办之外又增加了木材、金属、宝石等一系列商品的禁运令。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制裁措施,比如冻结包括丹瑞在内的14名缅甸高级官员在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禁止任何美国公民跟这14人之间有生意往来。澳大利亚也针对军政府人员采取了一些金融制裁措施。

除此之外,世界各主要媒体都对这次僧侣革命做了全程密集报道,把缅甸发生的一切及时而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强大的国际压力迫使缅甸当局不敢像1988年那次肆无忌惮地对民众实施屠杀。这次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9人,多数媒体报道的是200人左右。这跟“8888起义”中数千人死亡的数据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网络作用*

虽然番红花僧侣革命的死亡数字比“8888起义”要小得多,但是国际反应却要迅速和强烈得多。其原因在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能够通过网络把画面和声音迅速传递到全世界。

军人政府在这次运动期间想了很多办法来干扰或者限制民众使用网络,对所有网站有关缅甸的信息实行过滤,并禁止人们使用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在9月28日,当局以网络维护为由切断了缅甸所有的网络。但是,缅甸的博客们通过翻墙成功地绕开了封锁,在第一时间把照片和录像传送出去。比如,昂山素季在住所大门口向僧侣和民众致意等国外媒体很难捕捉的情景就是网民们抓拍并送上网络的。这些真实动人的照片和视频被世界主流媒体竞相采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