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宣布停止向法国和英国出口原油后,威胁将对其他欧洲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伊朗的举动导致石油价格上升到9个月来的新高。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减少石油出口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降低到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不过伊朗方面表示,它很快会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伊朗威胁停止对欧洲的原油出口*
据伊朗半官方的迈赫尔通讯社报道,德黑兰正在考虑把对法国和英国的石油禁运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该通讯社援引伊朗国有石油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伊朗将停止向那些对德黑兰采取行动的国家出售原油。他说,如果一些欧洲国家继续对伊朗采取敌对行为,对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将被切断。
自从欧盟上个月宣布对伊朗采取石油禁运以来,伊朗官员一直表示,在欧洲国家找到其他的石油供应方之前,德黑兰应该立即采取自己的制裁措施。欧盟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从7月1号生效。
*石油价格攀升*
德黑兰停止对法国和英国出口原油的消息导致石油价格上升到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在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到105.44美元一桶,是去年5月5号以来的最高价。4月份交割的原油价格也上涨到接近105美元。布伦特原油4月交割的价格星期一上涨到121.15美元一桶。
*黑格:不影响英国的能源安全*
不过,英国外交大臣黑格星期一在伦敦表示,伊朗对欧盟的原油禁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企图对英国的能源安全或是供应没有任何影响。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在2011年上半年,英国只有1%的原油进口来自伊朗,伊朗的原油也只占法国原油进口的4%。
*吴康:不会影响国际石油供应*
美国东西方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吴康认为,伊朗减少石油出口无疑会影响到油价,但是不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沙特阿拉伯实际上早就做好准备了,就是说一旦伊朗全部中断(石油出口),对石油市场的心理因素将是很大的,油价的冲高是免不了的,但是在实物供应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可以弥补这个减少。”
这位能源问题专家指出,国际能源署所属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可以维持2个月的时间。
美国能源交易顾问公司硕克集团的总裁硕克在一个研究简报中表示,伊朗的主要石油出口市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他认为,除非这些买主减少进口,否则伊朗对欧洲国家的威胁仍然将是雷声大雨点小。
东西方中心的吴康认为,从实物供应方面来看,中国目前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满足。他指出,如果没有伊朗的问题,国际石油市场面临的是需求不足、欧佩克国家需要减产才能保价的局面。
*中国1月份减少对伊朗的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二公布的数据,中国1月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减少到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中国的石油进口总量增加了。彭博新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1月份,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减少到2百零8万立方吨,相当于每天49万3千桶,比去年12月份平均每天57万5千桶的进口量减少了14%,而这个月的总原油进口比上个月的每天550万桶增加了6.8%。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能源问题专家邓丽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尽管与伊朗进行石油交易的两大中国公司之一的珠海振戎与伊朗方面达成了合同,但是由于中国最大的石油交易商联合石化与伊朗国营石油公司存在价格上的纠纷而停止购买伊朗原油,从而导致中国从伊朗的进口减少。
她说:“中石化(下属的联合石化)没有从伊朗购买任何原油的原因是,他们与伊朗人无法就定价的程式以及偿付期达成一致。”
*伊朗:将增加对中国的原油出口*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月16号报道,随着两国在定价以及销售方式上达成一致,伊朗很快会增加运往中国的原油量。
根据彭博新闻的计算,中国1月份支付给伊朗的原油平均价格为110.47美元一桶,高于2011年每桶107.28美元的价格,但是低于1月份112.71美元的现货平均价格。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1月份,伊朗成为中国第四大原油供应国,落后于俄罗斯。俄罗斯1月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比上个月增加了22%,达到247万桶。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1.4%,为482万桶。中国原油的第二大供应国安哥拉对中国的出口则减少了2.1%,为279万桶。
能源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将会保持稳定。东西方中心的吴康表示,从原则上来说,中国不会因为制裁而减少对伊朗的原油进口,但是中国也在为伊朗无法出口石油而做两手准备。他指出,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对沙特等国进行访问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
另据报道,在中国1月份减少对伊朗的石油进口之际,印度和南非则增加了对伊朗的进口。印度在1月份成为伊朗原油的最大买主。
根据初步统计,伊朗总体的原油出口基本上处于每天210万桶的水平不变,去年12月的出口为每天214万桶。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