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人士称,三峡大坝对于鱼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在此之前,中国建设了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阻断了中华鲟等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三峡大坝的建设更是雪上加霜。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三峡建坝之后,淹没了长达600公里范围内一系列重要的鱼类的产卵场,由此造成这些鱼苗的发生率大大的下降。三峡之上还在规划兴建10几座大型水坝在干流上,支流上有数以百计的水库。”
*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中国媒体报道,由于“变江为湖”,许多适合急流生长的鱼逐渐向上游迁移,进而改变了鱼类种群的结构,使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马军认为,数十个珍稀、特有的本地鱼种,可能会受到威胁。他说:“栖息地在大量丧失,物种数量在减少。这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他说,船只频繁往来对鱼类也有威胁,特别是对那些在浅水活动的鱼。
在三峡库区,记者看到,无论长江干流还是支流,一座座新建城市拔地而起。云阳、高阳、巴东、秭归、屈原、郭家坝......,记者经过的这些城镇,都是旧址被长江吞没后易地再建的。
*人口增加威胁生态*
新城少了老城的古朴,但是漂亮、整齐、现代,一些建筑还采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风格。不过,人口的不断增加,给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出了道难题。
以长江支流澎溪河为例,根据规划,该流域的云阳、开县两座新城2020年将发展成为50万人口的城市。然而,《东方早报》说,云阳新县城最初核定的迁建人口规模,只有65000余人。
三峡建坝前,沿江很多城镇都将污水直接排入江内。新建城市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对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马军说,过去国家投入很少的三峡库区,现在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上游建设了许多大型化工企业。
他说:“由于人口,包括工业这些,还在进一步的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减少污染的努力。所以整体上看,三峡从现在所看到的趋势来讲,还是存在着水污染形势恶化的这种可能性。”
况且,他说,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产生的污泥处理不好还会流入江内,造成二次污染。
*农村治理更显困难*
垃圾处理也成问题。记者在风景如画的高阳湖边,就看到有大量垃圾被倾倒在山坡上,十分碍眼,一旦下雨就会被冲入湖内。
不过,秭归县环保局副局长郝光华认为,在控制污染源方面,问题最大的不是城市,而是农村。他说:“农业上的化肥、农药,还有养殖方面(的污染),而且这方面治理难度大一点,农民每家每户出来的东西,也不好组织实施。”
在澎溪河流域,一项调查表明,那里每年使用化肥30万吨,农药4000多吨,因水土流失带入河流中的氮、磷、钾等物质约为22.5万吨。
*后续工作规划*
中国在三峡后续工作中,将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比如,鼓励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改变目前盲目的施肥方法,以减少化肥用量。
再有就是,进行生态移民,用优惠政策吸引贫困山地的农民迁移出去,从而减少库区人口和农业种植面积。
这又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生态移民在有些地方已经启动,有报道称,重庆市计划先期完成库区10万人左右的生态移民。
中国制定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其目标是:到2020年,库区生态明显改善,干流水质稳定保持II类标准,支流水华得到全面控制,城镇和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