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58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舆论重压 中国政府促排查溢油风险


海洋石油开采中溢油风险需严格排查
海洋石油开采中溢油风险需严格排查

中国国家海洋局要求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全面排查溢油风险,杜绝事故隐患。在此之前,国家海洋局被批在上个月发生的渤海漏油事故中有意袒护国有企业,为自身利益置环境监管于不顾。环保团体希望政府和国有企业能真正吸取教训。

国家海洋局7月8号要求中海油等10多家在中国海域从事石油勘探的公司吸取渤海漏油事故教训,全面开展海洋石油开发溢油风险的排查和整改,重点对回注作业可能导致地层压力变化造成海底溢油的风险进行排查,并对钻井作业、管道溢漏等关键敏感环节进行检查。

*国企守护神*

在此之前,中国国营媒体批评国家海洋局袒护中海油。经济观察报说,在漏油事故中应该承担责任的中海油每年向国家海洋局上缴海域使用金、工程排污费和海洋倾倒费等多种费用。一旦发生事故,海洋局首先想到的不是履行监管责任,而是想方设法保护央企,瞒不住了才通报。即使通报,也是能追究外国公司,就不责怪央企。环球时报因此质疑,国家海洋局究竟是监管部门还是国企的守护神?

渤海湾发生的溢油事故在6月4号就被发现,但是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到7月5号才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和环保组织的极大担忧。中国绿色和平(Greenpeace China)能源项目主任李雁批评说,政府和石油企业显然没有从去年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事故中吸取教训,事故处理的透明度依然没有提高,有违公众的期许。她说:“至少从目前已经看到的渤海石油泄露情况来看,我们一年前的建议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任何的改善。比如说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过了很长时间,中海油和康菲石油才向外透露这次环境影响的基本数据。实际上这是非常慢的。公众对此都感到失望。”

*舆论压力*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媒体的一片质疑声中,国家海洋局承认,渤海溢油事故形成的海水污染面积不是中海油先前所说的200平方米,而是840平方公里,而且渤海是半封闭海域,海水交换程度较低,漏油造成的污染程度比开放性海域更为严重。

此外,中国媒体说,渤海湾周围有4千万人居住,有大量的海水养殖,本次漏油造成的损失难以统计。但国家海洋局证实,依据现有法律,对溢油事故的第一责任者、总部设在美国的康菲公司能够提出的索赔上限仅仅是20万元人民币,还不够美国墨西哥湾石油外泄事故索赔的零头。媒体因此呼吁,中国的海洋污染索赔也要与国际接轨。国家海洋局表示会考虑扩大索赔范围,提高赔偿标准。

李雁认为,渤海漏油事件再度证明,网民和舆论压力是政府态度转变的关键,也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可靠保障。政府和央企已经意识到,隐瞒事故在网络时代已经很难了。

她说:“现在网上舆论的环境,应该说对于环境破坏或事故是更加敏感的,对于这些能源国企的环境表现是有很多公众非常关注的。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压力,希望是推动这些企业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做好污染预防和处理工作的动力。”

本次漏油事故是在康菲石油公司操作的蓬莱19-3油田发生的,中海油对油田拥有51%的权益。国家海洋局说,已经在海面铺设了3000米长的拦油栅,帮助清理油污。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台湾申请入联屡遭打压,今年有何不同?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