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录了从1949年到1978年的一系列事件。尽管编写过程长达16年,但有学者认为,该书仍未准确反映历史真相,有些结论也有欠公允。
争论比较大的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对于那段历史,《党史》二卷并未否认,但是表述方法耐人寻味。
*《党史》承认一年内人口减少1000万*
书中说,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
所谓“困难时期”是三年,可是书里只提到一年,而且没有把自然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加以区分。对于和平时期出现上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惨剧,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就不能直截了当给全党、全国人民一个交待而非要采取这种迂回的叙述方式呢?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时说,这种表述沿用了中共党史专家胡绳的方法。
他说:“三年困难时期,它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的书也严肃地、客观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回避这样一个问题。至于具体数字,在胡绳先生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当中,就已经做了权威性的回答和介绍。”
*杨继绳:三年非正常死亡3000多万人*
对于那三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的估计是,在三千万到四千万之间。杨继绳在香港出过一本书,题目叫《墓碑》,就是专门讲那场大饥荒的。
杨继绳根据《党史》二卷的表述做了一番计算。他说,正常年景下,每年人口是要增加的,出生率减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没有饥荒的1957年,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23.23。
他说:“1959年总人口6.72亿,按照千分之23.23的增长,那么1960年应该增加1561万人。但是因为大饥荒,不但没有增加1561万,而且减少了1000万。所以《中共党史》二卷基本就承认了1960年的人口损失为2561万。”
杨继绳认为,目前这种表述是个进步。
*杨奎松:死亡人数并非查不清*
曾经参加《党史》二卷起草工作的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对《南方周末》说,“在官修党史中能够承认一年内有1000万的人口减少,已经足够惊心动魄的了。”
有人说,当时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已很难查清,只好模糊表达了。不过,党史专家、北大教授杨奎松不这样认为。
他说:“用党史研究室的这样一个名义,经过中央同意,全国去搜集材料、去调查。按道理,通过这样组织的力量是没有问题,是肯定可以做到的。但是,没有人做。所以,这个很遗憾。”
围绕《党史》二卷的争论远不止大饥荒一事。其他争议还包括: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该不该彻底否定1957年的反右运动、是否应给“高饶反党联盟”平反、朝鲜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到底是什么关系、毛泽东跟“四人帮”是什么关系 ,等等。
*章立凡:中共有退让但仍坚守底线*
比如,对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党史》二卷坚持认为是必要的,而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则表示不能苟同。
章立凡:“当时那些人的言论,也不过就是一个要求政治体制改革而已,还不达到现在要求的强烈程度。它(《党史》二卷)也承认反右有错误,比较重大的错误。但是,99%(的人都划)错了,还认为反右是必要的。这个,我觉得,还是不够客观。”
章立凡的父亲就是当年有名的“大右派”章乃器。他说,中共在一些问题上有所退让,开始回归事实了,但是仍坚守某些底线,明明错了,也不愿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