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15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独立参选人大代表 官冷民热


全国人大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会议现场

中国今年的县乡级人大换届选举涌现出一批公民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参选人大代表。借助互联网和微博的力量,他们对外发布参选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民间和学界普遍对公民独立参选予以积极评价,然而中国官方对公民积极独立参选的态度却不冷不热。

目前,有大约30人通过微博和互联网等渠道宣布了将以独立身份参选各自所在选区人大代表的决定。

所谓“独立参选人”是指在人大代表直选过程中,没有经过政党或人民团体提名推荐,而是通过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名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中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规定,公民独立参选需要10名或以上选民联名推荐。而目前,中国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仅限于县(包括市、市辖区、自治县)和乡(包括民族乡和镇)一级。县、乡以上级别的人大代表均为间接选举。

*民间学界积极评价公民独立参选*

中国公民独立参选并不是新鲜事,但今年很多独立参选人通过微博外发布消息的做法引起了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评价。中国民间和学者大多对独立参选现象持积极态度。

来自上海的张敏奇是参加今年区人大代表选举的一位独立候选人。尽管他对自己当选、甚至获得候选人资格的前景不报希望,但他对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仍然予以积极评价。他说:“至少,就是说让我们能够有一个(通向)民主的道路,就是说至少让普通的民众有说话的地方,说出来的话有人听的地方。”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缉蔡咏梅认为,尽管公民独立参选本身对中国民主改革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它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和加强中国的公民社会。她说:“一个就是有推进公民社会的意义。就是说,我们(独立参选人)要通过(参选)来唤起中国公民的意识。这个(所起)的示范作用就是我们作为普通的一个人怎么去履行一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蔡咏梅表示,普通公民独立参选的更深层涵义在于它有助于给未来民主化的中国打下一个坚实的公民基础。“从长远来讲,它给未来的民主中国打下一个很坚实的公民社会的基础。如果未来民主(制度)建立了,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很坚实的公民社会、(公民)意识的存在,那么未来的民主中国就会是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所以我认为他们做的这件事非常非常有意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教研室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王占阳在接受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应该对公民积极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予以肯定和支持。他认为,独立参选的意义在于促进人大代表提名程序的民主化。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则认为,公民在中国法律和制度框架内的独立参选行为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久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资料照片)
全国人大代表(资料照片)

*官方态度不冷不热*

与民间积极评价公民独立参选人大代表相比,中国官方态度可谓是不冷不热。中国人大新闻网5月30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要严把‘三关’”,即候选人的素质关、结构关和法律程序关。文章指出,提名推荐的候选人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执行党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人大制度有深刻的认识,熟悉并了解与人大工作的法律法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也刊载一篇有关人大换届选举的文章,题目是“构筑另一道防火墙”。文章特别指出,“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在换届选举过程中的表现,警惕‘灰色’价值观和思想对换届选举的影响。”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5月30日发表的社评则警告独立候选人不要触及政府的“红线”。社评把在互联网中最受欢迎的独立参选人归结为是一直在学习西方反对派的人,是试图把中国求同存异的包容文化推向对抗性文化。社评警告说,“中国政治现实的弹性不会是无穷大的,试图突破它的临界点不是负责任的表现...是在中国内部制造政治风险。”社评说,以往公开选择对抗态度的独立候选人没有一人当选。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