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44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美中对话落幕 人权被称“毒药”打包


美国助理国务卿波斯纳4月28日在美驻华大使馆记者会上
美国助理国务卿波斯纳4月28日在美驻华大使馆记者会上

美中两国28日结束在北京举行的两天人权对话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就对话做了简短的例行回答。尽管美国曾经直言不讳批评中国人权状况出现“负面倾向”,但美方被认在两国人权对话中无所作为并且因此广受批评。

*中国外交部轻描淡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资料照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资料照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8日举行例行记者会,就包括中美人权对话在内的诸多议题回答问题。洪磊说,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与美国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共同主持了对话,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双方都表示,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

有关美国考虑收紧中方官员及其家属赴美签证以报复中国人权恶劣的传言,洪磊表示美方已作出了澄清。

此前,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帕拉迪索(Darragh Paradiso)27日通过电话对路透社说:“美国过去没有考虑过,现在也没有考虑改变在中国的签证政策。与在其他国家一样,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签证程序按照严格的规定并遵循美国法律。 ”

*美媒称对话前景黯淡*

美国《纽约时报》说,美、中人权对话前景“黯淡”;美国和西方国家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寻找新途径施压中国。该报引述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国问题专家克里.布朗的话说,这些对话从1990年代开始一直“悲哀地”存在着,而现在则更是“跌入新低”。

另有分析说,数个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的类似年度对话成为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机制”,即允许最高领导人在一年余下的时间里可以“避谈”人权;它也让中国领导人把所有的“毒药”打包成一个叫“人权”的盒子,这样其他人未经允许谁也不能触碰。

*人权对话仅为“穿插表演”*

“特赦国际”亚太地区主任扎里费(Sam Zarifi)认为,美国不能够在一方面鼓励中东人民捍卫权益的时候,却极大忽视中国的现状。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人们基本上对于美中人权对话感觉悲观。鉴于中国近几个月以来的镇压行动,除非我们看到中国政府让步,否则不容乐观。坦率地说,我不认为中国政府会让步。我们想看到美国人实现承诺,就是不仅仅在只是穿插表演的人权对话中提人权,而是把它置于下个月即将举行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框架中提出。”

*胡一度语出惊人 茉莉花吓坏惊魂*

《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今年一月访美时,曾经“语出惊人”地说,中国在人权方面“的确有待改进”,暗示有商量余地;随后发生的“茉莉花革命”却致使事过境迁,中国政府受到互联网上“茉莉花革命”匿名呼吁的惊吓之后开始展开大举防范措施;中国对安全的关注超越了此前对“软实力”的看重。

“对话基金会”香港办事处资深研究员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 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共产党控制公众言论的传统由来已久,互联网上言论的“失控”让他们无所适从。

罗助华说:“几十年以来,公众舆论基本上由国家媒体决定。现在出来的互联网使他们的控制减弱。我想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困惑。”

*人权对话并非一事无成*

香港拥护民主的抗议者举着被监禁的艾未未画像(资料照片)
香港拥护民主的抗议者举着被监禁的艾未未画像(资料照片)

有分析称,尽管与中国的“人权对话”长期以来广受批评,不过1991年拉开帷幕的这一活动在8个国家外加联合国的努力之后,经过100多次对话,的确也收到过正面效果,如中国死刑改革后被处决人数大幅下降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官方的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松才对媒体说,中国政府在人权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他本人目前正在为警察撰写“人权手册”。

北京对人权的基本解读是为13亿人口改善生活条件,但是对言论、宗教和政治等的自由进行严格控制。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