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5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奥斯陆大学教授:我所认识的刘晓波


奥斯陆大学汉学家艾皓德当年和刘晓波打过交道(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奥斯陆大学汉学家艾皓德当年和刘晓波打过交道(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刘晓波1988年曾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做过3个月的访问学者。奥斯陆大学文化研究与东方语言系的教授艾皓德还在念博士,曾经为刘晓波做过翻译。

艾皓德说,他佩服刘晓波的勇气和牺牲,认为他获奖是实至名归。不过他说,当年可没想到身边的这位中国学者日后会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从叛逆青年到严肃勇士*

奥斯陆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图书馆(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奥斯陆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图书馆(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艾皓德说,刘晓波来挪威那会儿只不过是被西方教授认为有学术发展前途的诸多中国青年学者之一而已,而且他那时好像很有“叛逆特点”,总喜欢批评人,对挪威的学者也没放过。艾皓德教授笑着回忆说,刘晓波离开挪威后便放话说:北欧汉学界无人。

他说:“我忘了他是在哪一份香港杂志发表文章,其中写道:北欧的汉学家有80%或者90%是不行的,我忘了具体数字。这是指我们这些人。这是他当时的一个特点。这跟他当时的个性比较有点关系,那时喜欢讲比较极端的话,跟天安门之后的刘晓波还是有点差别。”

不过,这位挪威汉学家说,刘晓波从美国飞回中国参加天安门民主运动后,他对刘晓波的尊敬“增加了很多倍”。他说,刘晓波从此开始“严肃”地追求政治变革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艾皓德说,刘晓波绝不是中国唯一的人权推动者,但他是一个突出的象征。

*对刘晓波获奖看法各有不同*

刘晓波虽然和奥斯陆大学有这段渊源,毕竟时间很短,校园里知道他的人不多。

挪威学生李恩(Geird)熟知东方语言和文化,但是谈到刘晓波是谁,他却说,他所知甚少,也不觉得应该把奖给他。李恩说,他校园里接触的中国年轻留学生一般也不大知道刘晓波。

奥斯陆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贺美德教授(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奥斯陆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贺美德教授(美国之音王南拍摄)

奥斯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贺美德(Mette Halskov Hansen)教授说,其实,挪威人对和平奖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同样,在她接触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大家对刘晓波得奖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艾皓德教授认为中国政府对刘晓波获奖的愤怒反应“没有道理”。他说,中国故意不把挪威国家和诺贝尔委员会区别对待,另外他指出,中国政府要接受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事实。他说,就算中国反对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也不应该反应这么强烈。

贺美德教授则说,做为研究人员,她明白诺委会试图推动中国走向政治改革,但也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会这么愤怒。

*意见不同也能向前走*

她说,“你可以在有很多意见分歧的时候继续向前走(move on)。我觉得事情会这样发展的。 我不觉得中国政府会很直接地改变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诺委会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而挪威政府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保持和中国的良好关系与合作很感兴趣。 我觉得通过对话和合作,各方有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彼此调整适应。中国政府还会继续遇到压力,要它启动更多的政治改革并扩大言论自由,而挪威政府和其它西欧政府也将遇到更多压力要去理解中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立场,并去理解不仅中国政府还有很多中国人民都有的那一整套‘稳定’的观念。”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