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38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背后


北京民工子女上不起幼儿园,和义工在一起
北京民工子女上不起幼儿园,和义工在一起

中国经济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息有多重要?许多经济学家会说,实际上它并没有象在新闻标题中看起来那么重要耀眼。问题不在于中国的经济总量,而在于它能否或者如何保持这种高增长势头,以至于如何让仍处于世界低水平的中国个人和家庭收入也以这个势头涨上去。

华盛顿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学者史剑道(Dr. Derek Scissors)便说,要说经济发展成功与否,更为重要的不在于经济总量如何膨胀,而在于个人和家庭的财富。他说,这是中国近年高速增长背后被掩盖起来的一个问题。史剑道说:

“中国过去7年的增长是来自投资。投资流向企业,利润也流向企业。即便在消费状况不错的年份,投资也在变得越来越大。15年前投资不是很大,而现在大过消费,而且在快速增长。所以,中国并没有朝着让更多财富流向个人和家庭的方向走,而仍旧沿袭过去7年的趋势,就是让利润流向企业。”

如果个人和家庭财富增长缓慢,那对于中国增长模式转型,以及它的可持续增长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日本街头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
日本街头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

史剑道说,中国应该以它刚刚赶超的日本为鉴:虽然日本的经济规模现在排到了第三,但是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滑到世界40位左右的水平,跟美国最穷的密西西比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差不多。史剑道说,日本的成功故事已经完结,而中国并非没有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

有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相当乐观。纽约时报16日登载的路透社记者魏伦(Alan Wheatley)的文章标题是:中国向巅峰崛起看起来势不可挡。魏伦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郜若素(Ross Garnaut)便是个对中国即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增长时期抱持乐观态度的人。

郜若素在东亚论坛网站上撰文说,首要的一点是,中国人的实际工资和工资收入份额将会大幅度而且持续地增长。他认为,这很关键;中国的薪资增长迅速,但是利润和政府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增长更快,挤压了工人的收入。但是,郜若素认为,自1980年代起不断增长的强大的收入不均衡趋势有可能得以逆转;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支出将会增长,国民储蓄率将会下降,进而会降低中国的外部贸易盈余。

谈及消费,魏伦文章援引里昂证券分析师阿玛·吉尔(Amar Gill)的观点说,中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不到36%,是主要经济中最低的,而这将成为未来5到10年可持续增长的源泉。

京津高速列车 象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京津高速列车 象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美国智囊机构大西洋理事会的中国经济问题学者盖保德(Albert Keidel)也对中国的消费趋势感到乐观。他说,消费占GDP的比例低并不意味着它增长缓慢。盖保德说:

“消费比例低的原因是投资比例高,也就是说整体经济增长迅速。而经济增长快,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我做过计算,如果增加消费在GDP的比例,同时降低投资的比例,过5年,如果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实际消费水平会比应该达到的水平更低。”

盖保德认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是个次要问题。他说,更重要的是投资要继续保持高效,这样他们就会较好地结合公共基础设施和营利投资的增长,而看起来他们是在这样做;此外,他们也在收入分配过份扭曲之前,投资促进维持收入和财富方面的分配。因此,他不认为消费会成什么大问题。

不过,《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的作者章家敦(Gordon Chang)认为这些论断都有问题。他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停止促进出口和通过投资促进出口的政策,中国的消费水平不会增长。

章家敦预言,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将会导致其规模再度滑落到第三位。章家敦认为,中国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胡锦涛已经不像邓小平那样持开放态度,而是在关闭国门。他说:

“我们看到政府正在试图重新让部分经济国有化。这绝对是非常糟糕的。同时北京方面的改革也相当缓慢和拙劣无益。因此,这些曾在改革时期推动中国的因素,基本上被政府给否认了。”

传统基金会的中国问题学者史剑道认为,中国可持续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现任政府的政策不利于这些潜力的开发,甚至是在开倒车。他说,就消费潜力而言,并不是说,这种潜力会消失,也不意味着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问题是,当人们谈论中国消费潜力的时候,他们说的是一回事,而中国做的却是另一回事。

中国目前总的经济规模为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5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美国人口3亿,中国人口13亿。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