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纪录片《虚无缥缈的竞赛》在全美一些社区播放后在学生、家长和老师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影片反映青少年面临的包括学业在内的重重压力,凸显了美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纪录片《虚无缥缈的竞赛》反映了美国学生面临的来自学校功课、体育活动以及考试升学等重重压力,而且以实例说明,美国学生中大量存在紧张、焦虑、忧郁和自杀等精神疾患,以及打小抄和退学等问题。影片在一些社区,特别是在那些从幼稚园开始就推动孩子以进入常青藤学校为目标而竞争激烈的社区播放后,在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影片制作人维基·埃伯利斯是一名律师,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介绍了这部影片的制作背景。大约4年前,她12岁的女儿因为功课压力和紧张而一下子病倒了,这使得维基开始对这种被数量驱动、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怀疑。维基说,她看到孩子对上学失去兴趣,因为赶功课而缺少睡眠,他们的家庭生活失去平衡,一家人很少在一起共度时光。
维基说:“我开始和不同社区的人们交谈。我发现,紧张、忧郁和睡眠不足在孩子当中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干脆和学校脱节。我还从和大学教授以及雇主们的交谈中了解到,进入大学或工作场所的年轻人毫无思想准备,而且缺乏动力。因此,我决定通过纪录片的方式 ,让学生和教育人士表达心声,同时把各个社区联系在一起,引起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动员大家起来进行变革。”
维基在为拍摄影片而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自杀率以及患忧郁症的人数攀升和家庭作业以及考试成绩有关。维基特别提到,一个名叫德凡的13岁女孩因为第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而自杀身亡。此前,德凡一直是优等生,而且才艺过人。她的父母没有察觉到她心里承受的压力。因此,这部影片的开头字幕写道:谨以此片献给德凡。
维基指出,人们需要认识到,美国的教育体系被担心下一代无法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的恐惧所驱动。她呼吁人们遵照教育人士和儿童发育专家的研究建议,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维基说:“这部影片传递的信息是,现今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审视我们在很多学校,乃至整个文化中所制造的不健康的环境,并且发现这种环境与学生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让家长和教育人士了解我们给所有孩子施加的压力,以及这些压力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非常重要。”
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认为,这部影片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美国目前的教育状况。他说,过去几十年来,美国教育变得越来越以考试为指挥棒来指挥整个教育体系。他认为,这种教育的考试化和全球竞争力有关。
赵勇说:“美国有一种恐惧感,它感觉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上升和发展对美国构成一种很大的威胁。它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还是应该从教育上解决。在很多国际化考试中,美国学生几十年来始终处于中间和中间偏下的情况。美国认为,这种考试成绩能够反映美国今后在全球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从上到下,整个美国弥漫了一种比较恐怖的感觉,担心美国今后会失去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美国认为,他们必须从教育开始,而教育质量必须通过考试来反映。所以,大家从考试的角度上越来越进行更多的改革。”
赵勇教授指出,美国教育体制过去非常看重从多方面、多渠道和多标准来选择人才。但是,现在却越来越看重短期目标,也就是更多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这种单一的标准来判断教育质量。
赵勇说:“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养人,即我们经常说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在全球化竞争的状况下,大家都失去了教育本质的目的,而都觉得是应该培养经济上的人,培养如何去和别人竞争。实际上,你如果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各自的个性,各自的特点,会更有价值。更具备竞争力。所以,我觉得,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就是要找到各自的强项,在强项上发挥。我把它称之为‘以优势为基础的教育’,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都应该基于自己的优势和目前的状况来发展自己的教育,而不是拷贝别人。”
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指出,当今全球化很容易让把人们引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家都希望和别人一样,并且在同一个领域展开竞争。这不是明智的作法。赵勇认为,在全球化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个性化,而不是同质化。
赵勇教授在他所着的《迎头赶上,还是领跑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教育》一书中指出,美国多年来一直在考试上模仿和赶超中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实际上,美国教育一直是非常领先的。赵勇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情况下,美国教育应该更加美国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创造力以及多方位、多标准判断人才,而不应该使教育单一化,以考试为标准判断教育质量。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