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举行之际,中国高级官员强调,中国的减排承诺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不受国际约束和国际核查。舆论本来就对各国的减排承诺解读不同,现在更加冷静和清醒地看待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中国再表态*
新华社说,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之际表示,中国提出的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根据中国自身国情制定的,这是对内对外都负责任的承诺。
中国政府11月末宣布的最新减排目标是: 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谈到以中国国情为制定减排目标基础时,解振华说,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脱贫,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减缓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艰巨任务。
*外媒评中国立场*
华盛顿时报说,解振华表明中国上述目标时强调,中国加大减排速度,依然需要同环境和经济因素取得平衡。不过,这家报纸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的GDP数字主要是指传统工业生产,减排将不包括农业或者运输行业的碳排放。该报再次提出,中国的减排承诺将如何核实?
法新社援引中国媒体社论的话说,尽管地球为大家共有,但是贫穷国家不能为减排买单,富国要主动出资。中国呼吁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应该突出“公平和正义”原则。人民日报有关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评论员文章,也阐述了类似观点。法新社说,亚洲巨人中国的基本立场很清楚,减慢排放可以,但是速度和义务和发达国家不能等量齐观。
*中国媒体:各国亮底牌*
与此同时,中国媒体正在大量刊登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的各自立场,以突出中国因素不是主导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唯一动力。新民晚报以“各国底牌抢先看”为题,概括了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距甚远的不同减排目标。
经济参考报今天报导的题目是:“关键问题存在严重分歧,哥本哈根恐难如愿”,这种说法似乎为反映了中国官方舆论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基本期待。
*舆论期待*
学术界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也表示了类似看法。陈刚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他说:“我个人感觉,这次会议不大可能达成一个各方,也就是会议本身所能期待的结果,会议的历史定位就是开启一个新的协议,取代即将失效的京都议定书。”
从这个意义上讲,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无非就是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讲坛。新华社引述国际媒体的话说,已经看到各方在这个讲坛上的“角力升级”;中国青年日前一篇报导的题目是“美国因素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景暗淡”。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陈刚说:“虽然(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不能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条约,取代即将失效的京都议定书,但是各方会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一些自愿基础上的减排目标,会议前各方的表态上已能看到这样的效果。中国宣布2020年前在单位GDP碳强度排放上削减40%,美国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个人感觉,这本身就是会议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
中国青年报援引美国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专家迪格林的话说,尽管中美两国提出的减排数字以及可信度低于期待,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承诺,应该被视为是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信号”。
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解振华,减排目标,富国,穷国,出资,京都议定书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