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8月8日)公布的中国出人意料的糟糕出口表现,仍然主要归因于更广泛的经济逆风。但潜在的贸易和投资趋势表明,中国与西方的商业关系存在明显长期性的渐行渐远。
官方数据显示,由于中国所服务的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疲软,7月出口下降了14.5%,这是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快降幅。与此同时,进口下降凸显了中国国内乏善可陈的情况。
就目前而言,这种周期性的因素超过了西方政府呼吁企业在供应链中“去风险化”的任何影响力,因为这个充满不信任的新时代促使美国和欧洲减少与中国战略领域的贸易依赖。
但是,当从月度贸易的新闻标题中转移目光之后,长期性的运行方向会更加清晰。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因为这是关于国家之间商业关系走向的更具前瞻性的线索。
截至6月底,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降至产出的0.4%左右,而疫情前五年的平均比例为1.6%,在此期间实际下降了67%,降至25年前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预计这种情况会随着重新开放而恢复,但事实并非如此,”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高级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表示。
“由于监管环境,由于供应链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更像是一个地缘政治的事情,”她补充说,对一些行业的监管打击令潜在投资者感到不安。
关注德国
与此同时,一些人指出,美中贸易——货物进出口总和,在去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900亿美元,证明现实与冷淡的政治言论不符。
但是,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Yale Law School's Paul Tsai China Center)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这些数字是以美元表示的,未经通胀飙升调整,而且是在整体产出拖累许多指标走高的时候得出的。
事实上,根据他的计算,美中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实际价值从2014年相当于美国产出3.7%的峰值下降到2022年的3%,下降了约五分之一。
“虽然这与完全脱钩相去甚远......这当然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有意义的一步,”他在上个月的一篇专栏中写道。
欧洲的情况更加复杂,但是在德国的贸易数据中清晰可见,德国在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领导下与中国建立了牢固的商业关系,在2000年代及以后帮助推动了德国的经济。
根据路透社( Reuters)上周获得的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对中国的出口仅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2%,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份额。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不再是德国出口商的市场,这一事实与去风险关系不大,更可能是中国越来越有能力生产以前不得不从德国购买的商品的结果。
上个月,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三方执政联盟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战略的文件,明确了柏林最终在控制商业关系方面会走多远。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马克·伦纳德(Mark Leonard)表示,鉴于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宝马(BMW)、大众(Volkswagen)和巴斯夫(BASF)四家德国公司占2018年至2021年期间欧洲在中国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的立场至关重要。
他在7月28日的一篇评论中写道:“风险很高,因为德国所到之处,欧洲其他国家往往紧随其后。”
贸易环境可能即将变得更加寒冷。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发布外界期待已久的行政命令,以筛选对中国的敏感技术的外向投资。
随着明年美国和台湾大选的展开,美国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加鹰派,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卢姿蕙指出,进一步的事态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贸易前景。
“我们对近期美中关系框架更可预测和透明的信念仍然很低,”她说。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