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47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风险收益如何平衡?美中学术交流应否继续引热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门 (美国之音江真拍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门 (美国之音江真拍摄)

随着近几年美中关系跌入低谷,美中建交以来一直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学术交流也遭到了影响。在中国,全民举报间谍的氛围不仅令外国人望而却步,一些人把曾经留学美国的人称为“留美汉奸”;在美国,一些担心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会成为中共间谍,帮助盗窃和转移美国的技术。美中还要不要,能不能进行学术交流?

美国高校在为中国培养人才?

10月3日,美国保守派团体蒸汽船研究所(Steamboat Institute)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就举办了一场辩论,就美国和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所带来的风险是否大于收益,美国政府和大学是否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辩论正方为被中国人视为最大“留美汉奸”,前美国国务卿中国问题顾问余茂春,反方为政治经济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

余茂春 VS 黄亚生10月3日在蒸汽船研究所就“中美学术交流:是否风险大于收益“ 进行辩论。
余茂春 VS 黄亚生10月3日在蒸汽船研究所就“中美学术交流:是否风险大于收益“ 进行辩论。

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在辩论开场时说:“中国优秀人才的研究工作确实让美国最重要的一些院校得益,但是我们也要认清楚,中共有自己的使命。我们需要通过像今天这种辩论来想清楚,美国应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应对。”他还强调,中共的势力不仅在美国高校无处不在,也渗透到了美国的中小学。

在彭佩奥任职的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美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美中的学术交流,比如,加强了对美中学术交流的审查,并限制了有军方背景的中国学生前来美国进行学术交流。除此之外,美国暂停了与中国和香港的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富布赖特项目”(Fulbright Program),并限制在美学习高科技学科的中国学生人数,同时禁止中国学者参与敏感研究。过去几年中,曾经在美国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因为遭到各州政府和国会等机构的反对而大规模关闭。

美国驻中国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今年6月在一个采访中曾提到,目前约有30多万中国学生在美国求学,而在中国求学的美国人只有300多人。根据曾经担任彭佩奥中国政策顾问的余茂春,其中大概90%的学生会选择回到中国。

现为美国海军学院东亚和军事史教授、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的余茂春把中国学生在美接受教育之后回国的现象总结为“美国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最好的人才”。他说:“中国的教育系统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能力培养大量人才的,而中共需要这些人才来实现自己的野心,来实现经济和军事的现代化,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只有这样,中国政府才能推翻美国已经领导了几十年的全球秩序,以创造自己为中心的新的国际系统。”

余茂春把在美留学的印度和中国留学生做了比较。“如果你和印度留学生比较,会发现来自印度的学生也很多,可是他们只有约20%回国,大部分留在美国。看看硅谷就知道,很多产业高层来自印度,他们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过,也有不少报道认为,中国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回到中国是因为留在美国“很难”。

余茂春在辩论末尾称,他不是主张完全的斩断中美的学术交流,而是指出风险大于收益。他还指出,在对待中国的强硬态度上,目前美国共和和民主两党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

美国学者莫大伟(David Moser)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曾任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之旅”(CET,China Educational Tours)学术项目主任。他告诉美国之音,他感觉余茂春有关美国为中国培养人才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想余茂春指的是理工科领域的,比方说计算机科学、基因学等等。……美国和英国等国确实在培训新一代的中国学生,而他们以后会回到中国,在这些领域做出贡献。这对这些学生和中国有益,但是对美国和西方就未必了。”

不过,莫大伟认为,人文学科则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像人类学啊历史啊这些文科交流,对彼此是双赢的,谁也不存在风险。中国学生如果学习到美国文化后回国不是什么坏事啊,这挺重要的。”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思想的帝国》一书作者柯伟林(William Kirby)则认为,中国留美学生学成回国,这是世界竞争的一部分。他告诉美国之音说:“首先,中国是他们的母国。其次,中国的机会和学术生涯,直到最近都一直是优于美国和欧洲的。这是在先进研究方面的机会而已,再正常不过。这就是世界竞争的一部分。”

美国校园充斥着中国间谍?

除了担心为中国培养人才之外,美国一些人还担忧在美国的中国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会盗取和转移美国的技术。前国务卿彭佩奥今年一月曾制作视频说,中共利用中美学术交流,破坏学术自由,在留学生中安插间谍。

彭佩奥说:“它(中共)试图利用来这里学习的学生,时不时地派间谍和他们一起过来,我曾经收到报告说,中共驻美领事馆,通过中共控制的校园组织,通过公然的胁迫与恐吓,在美国境内控制和恐吓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中共还花钱买影响力,向美国校园暗送了数十亿美元未报告的资金,这不是慷慨,很多时候是间谍活动。中共还利用‘千人计划’招募我们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从2013年至今,美国司法部的多起案件的确涉及到中国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其中包括今年4月被定罪和判刑的哈佛大学前生化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2020年9月被判刑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前雇员特拉伯·鲁克曼(Turab Lookman)、2020年5月认罪的前埃默里大学教授李晓江(Xiao-Jiang Li)、2020年3月认罪的前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帕特里克·刘易斯(Dr. James Patrick Lewis)以及2019年被定罪的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张以恒等。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学教授黄亚生在蒸汽船研究所的辩论会上说,“美国校园充斥中国间谍”的说法并不正确。他指出,美国绝大部分大学所进行的研究,并不是保密项目。他说:“因为‘间谍’的含义是某个个人秘密收集并且汇报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是秘密的。但是在学术界,所有的东西都如同《纽约时报》文章一样是公开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会因为收集纽约时报所登信息而被以间谍罪起诉。”

黄亚生强调,美国需要和中国继续学术交流,因为“美国需要如此”。他说:“科学工作是由成百万的个人来做的,是一项耗资和耗人力巨大的活动。科学研究需要很多很多的人,不光是教授,还有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助理、实验室技师,等等。中国如今在科技、工程和数学领域是研究生最大的来源地。如果美国给他们机会,这些中国学生大部分会选择留在美国。”

不过,黄亚生承认,与中国的学术交流的确有风险,就像开车会有车祸的风险。他说:“车祸的风险存在,但是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放弃开车,而是改进安全措施,发明方法去解决这些风险问题。我不会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我认为在对华外交政策上我们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在研究和教育的领域,我们需要的是折中和改进,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尤其是让联邦政府来禁止。”

美国高校已被来自中国的资金腐蚀?

前国务卿中国政策顾问余茂春在辩论中称“美国高校已被来自中国的资金腐蚀”。他说:“美国教育部指出,美国大学中,约有来自中国的13亿美元的资金没有被依法报告。这些大学享受着中国政府的钱,那他们是否在面对中国风险上采取抗争就很难讲了。”

美国司法部网站10月2日发布的一则消息称,位于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因为没有上报12名斯坦福大学教职人员接受来自国外资金一事,而被罚款190万美元。该消息称,斯坦福大学在2015年至2020年间从包括军队和国家航空航天局之内的五个国家机构申请研究基金,但是并未按照规定向上述机构公开研究人员接受来自国外资金的事实。其中有一名研究人员的资金来自中国的复旦大学。

哈佛大学商学院柯伟林不认同“美国院校被中国资金腐蚀”的说法。柯伟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大学对于美国在高等教育上的领导地位完全不构成任何威胁。相反,我认为中国大学对于美国来说是有价值的。对于美国来说,这方面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美国自己。”

他说,美国50个州里,有四十几个对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投入自2008年经济萧条以来就一直在减少。他说:“如果我们自己减少投入,那么将来我们就不再是第一。其他国家,也许是中国,会变成全球领导者。”

中国全民抓间谍,美国人担心在中国的安全

美国前国务卿彭佩奥和前国务卿中国政策顾问余茂春在他们的讲话中都谈到了美中留学生严重失衡的问题。彭佩奥说,这样的局面不仅是因为美国学生不愿意去中国,而且也因为中国政府并不会让美国的学生进入他们名校的研究室去操作。“这就是不会发生的。”彭佩奥说。

长期从事美中大学生交流的美国学者莫大伟告诉美国之音,在美国人把去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当成一种风险,中国政府在发动全民抓间谍,令美国人担忧。

他说:“当美国人来中国的时候,这种风险(担心偷窃和转移技术的风险)不存在,但是他们现在担心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发动民众抓间谍。这种(对间谍的)恐慌又可笑又夸张。”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七月推出经修订通过的新版《反间谍法》,令许多在中国正常经商、就业或生活的外国人忐忑不安。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十年前在中国的美国留学生有有近1万5000人;2010年,美中还曾启动“十万人留学中国”的计划,力争用4年时间选送十万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不过,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与外国的学术交流项目迅速取消,国际学生陆续离开中国;而美国留学生的数量,更早在疫情前就已在下降。

莫大伟认为,日渐恶化的两国关系让想去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更少。他预测将来还是会有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只是数量会变得比以前少很多,而且大部分人会选择单纯学习语言而不是社科课程。

他说:“首先是中国威胁论,这让中国现在给西方的印象非常差。学生在决定去中国留学前,通常要征得家人的同意,而目前他们的父母家人并不是很赞成这种决定。我们往往要告诉这些学生,中国不是个危险的地方,在这里学习很重要,可是很难说服他们。”

学术自由则是另外一个障碍。“当学生去往中国,他们想学习很多中国问题,但是现在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可学的东西有限制。”莫大伟回忆道,十几年前美国学生来华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上讲任何想讲的东西,学生可以到中国NGO当志愿者,和中国同学讨论各种话题,而如今这些都变成了禁忌。

不仅外国人担心,曾经去过美国和西方留学的学生可能也会发愁他们的将来。一些政府机构明确表示,留学美国的学生回到中国不能报考公务员职位。上海市公安局2023年8月的一份招聘公告说,“连续六个月以上在国(境)外留学、工作、生活”的人将不能报考“辅警”。除此之外,父母、配偶或子女已移居国(境)外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与外国人结婚的也没有资格参加竞聘。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最近流传着一则短视频,其中一名女性指责留学美国的人为“留美汉奸”,并表示,这些人不再被信任。

美中学术交流是双赢?

在蒸汽船研究所的辩论开始的时候,54%的现场观众认为,与中国交流的风险大于收益,35%的人看法相反,12%的人不能决定。但是,辩论结束后,73%的人认为风险大于收益,仅10%的人认为收益大于风险,16%的人不能决定。

不过,美国学者莫大伟说,他不认为中美学术交流有风险,反而是双赢的。在美中关系脆弱的当下,美中学生交流更加必要。

他说:“学术界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持有这个观点,两边的领导层也好,学者也好,都对大趋势感到担忧。我觉得所有人都认同学术交流是好事。尤其是现在美中关系如此脆弱,我们双方有年轻学生到对方的大学去,从第一手经验来了解对方,这是化解紧张和误解的最佳方式。各个层面的学术交流都是极为重要的。现在交流在急剧恶化中,我们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柯伟林告诉美国之音,他在过去9个月里去了中国三次,会见了北京、上海、香港各所大学的领导层和政界人物,大家的共识都是要尽快恢复被疫情中断的学术交流,一致认可重拾交流的重要性。 他说:“中国和美国的大学,不管是领导层也好,学者也好,双方在价值观上,一致的地方要远远大于分歧。”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希望美国不要犯和中国同样的错误,关上自己的大门。他说:“批评中国自己关上了大门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希望美国不要重蹈覆辙。中国关上了学生和商业交流的大门,现在外资也不投往中国了,企业纷纷逃离,中国正在付出沉重的代价。美国如果也这样做,代价将同样惨重。”

《华尔街日报》10月6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正成为部分外企高管的出差禁地。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