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12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安倍访问印度展示日印新蜜月时代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签订协议时(2015年12月12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签订协议时(2015年12月12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日(12月13日)结束对印度的3天访问回到日本,走出专机的安倍带着过去一个月来频繁外访后少见的满足神态。不到24小时前,安倍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中,达成日本向印度出口约1.8万亿日元(约149亿美元)新干线建设合同协议、核电站技术出口原则协议,并基于中国活跃的海洋活动环境,达成日本海上自卫队今后以常态加入美国与印度联合军训的协议。

安倍这次访印丰收,不仅是他2012年12月第二次政权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以经济为主的首脑推销活动的最大斩获,而且荡涤了两个月前日本败给中国夺取印尼高铁合同的耻辱,赢得了与中国争夺出口基础建设合同的印度“战场”胜利,并顺利地推进了“安全钻石网”战略。

尽管日本基于争夺印尼高铁合同的教训,把以往通常超过1%、偿还期30年的对外日元低息贷款援助原则,破例降低到0.1%和50年偿还期,并向印度提供1.46万亿日元(约121亿美元),高达日印新干线合同的8成资金,不过日本大部分主流传媒、舆论还是欢呼这一日本继2007年向台湾出售新干线以来第二次出口海外成功的案例。

落后有魅力

在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目前经济增长都显著放缓或停滞的下行趋势中,除了印度目前7%的经济增长和有待开发的基础设施市场是日本聚焦日印关系的因素外,瑞穗研究所发表的《思考中国与印度差异》的报告指出,“印度12亿人口不仅与中国人口数目接近,而且同样作为文明古国,印度还有十八世纪商业革命前是占据世界经济两成的经济大国历史。从日本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印度劳动力比人口老化、成本上升的中国优越;其次是印度对日本感情良好,日印不但没历史问题纠纷,而且超过7成印度人感谢日本经济援助、9成印度人欢迎日企投资;最后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国家性质不同”。

感情奠基础

日本与印度自六世纪起因佛教文化结缘,直接交流则从二十世纪开始,日本援助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印度二战期间也支持日本,二战结束时的东京国际法庭上,印度籍法官帕尔是唯一主张日本无罪的法官,至今东京靖国神社内还有他的“显彰碑”。

二战后日印1952年建交,印度极为赞赏日本的经济崛起,而日本1958年开始实施海外经济援助ODA,首个援助国就是印度。除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日本不得不随国际社会制裁、暂停经济援助印度的期间外,日本长期、稳定地经济援助印度。

90年代印度经济自由化后崛起,日印经济关系更趋活跃,2003年起印度连续5年是日本最大的低息贷款受益国,从每年1000多亿日元(十几亿美元)增至2000多亿日元(20多亿美元)。

二十一世纪后中日政治关系恶化,日印政治关系则明显日趋紧密,日本首相频繁访问印度,日本天皇、皇后前年也再访印度。在安全保障方面,日印2001年开始对话,至2008年日印首脑发表《日印安全保障合作宣言》期间,两国国防部门已互访活动频繁,舰船交流活跃。

亲日首脑们

前印度总理辛格本来已是对日友好的印度首脑,2006年辛格访日时,日印签署了《日印战略国际伙伴关系声明》,安倍去年1月访印也已获得重大外交成功。

但在日本有亲日之称的莫迪去年5月上台后,更重视与日本的关系。莫迪不仅在他个人推特上多次使用日语,而且去年8月选择日本作为他首个出访国。莫迪对此解释说:“因为日本是支持印度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访日前夕莫迪还宣称“与日本在国防和安全方面合作的时代已来临”,访日后更与安倍建立了个人友情。

去年日印首脑正式会谈前,在京都举行的非正式会谈中,据日本多个报道透露,日印首脑对中国威胁有了共识。其中《读卖新闻》说“莫迪有意牵制中国企图在南亚扩大影响力”,预测莫迪会积极推动日印缔结核能合作协定的速度并对安倍推销新干线技术等作出积极回应。

但事实不仅如此,当时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试图遏制日本经济,对此莫迪伸出援手,表明印度向日出口稀土,缓解燃眉之急,今年2月起再倍增至一年2000吨。

外交仍结盟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说,中国和印度之间这20年来虽然改善了关系,结成“战略伙伴”,也在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两国之间存在国境纷争和西藏流亡政府这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可能在一些场合激烈对立。

这次安倍访印之前,在11月中旬以后接二连三地召开的20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扩大峰会、巴黎气候峰会上,出席会议的安倍与莫迪至少已会谈了三次,然后安倍访印,摘取去年两人种下的外交果实。

东京财团研究员长尾贤说,印度1947年独立后,虽自称不与他国结盟,但1962年与中国战争失败后,印度推进与美国同盟,后来又与苏联(俄罗斯前身)加强关系,事实上从事着结盟外交。他说:“印度与他国结盟,是基于国家利益遇到威胁,包括领土受威胁和周边国家受外国影响可能威胁印度两方面。例如1971年中美通过共有外交关系的巴基斯坦接近时,印度认为中美与巴基斯坦加强关系,于是与苏联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构筑对抗同盟。80年代美国与斯里兰卡加强军事关系、中国向尼泊尔出口武器时,印度又加强与苏联的关系”。

共感受威胁

长尾指出,印度外交对象分三块,一块是周边小国,印度视他们为自己的外交地盘;一块是可能介入这一地盘的国家,尤其是中国;第三块是可牵制这些介入国家的国家,例如中国外围的俄罗斯,还有美国。“日本也属于第三块,印度注目日本历来也总是基于此。现在感到中国威胁时,印度谋求与日本加强同盟关系,今后印度与中国越有问题,就会越重视与日本的关系”。

对日本外交,长尾说:“过去有人说日本是谁强大就与谁结盟,但此话不对,因为日本现在就不与崛起的中国结盟,事实正相反。日本外交或者可说是交远攻近,例如二战时期与英国同盟是为了对抗俄罗斯南下;二战后与美国结盟是因为周边存在共产主义扩大的威胁”。基于这个原理,长尾认为日本与印度都存在对抗中国这个意识,是日印结盟的基础。

不过长尾也承认,日本社会对印度的贫困和常有的社会纠纷、犯罪印象深刻,此外认为军事上印度亦不是强国,而最根本的疑问还是觉得印度离日本太远了等等。

日本时事通讯社也说,安倍与莫迪对中国的立场仍有温差,“安倍与莫迪在新德里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安倍把日印形容为“亚洲两大民主国家”,展示加强日印关系牵制海洋行动强硬挑起摩擦的中国的意向,但莫迪坚持印度与主要国家等距离的全方位外交原则不变,展示了两首脑之间的温差”。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