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本星期发表报告说,虽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在美国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对中国经济复苏持更为乐观态度。这些专家同时也承认,中国经济在企稳的过程中仍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障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虽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央行报告还指出,由于中国各地区的外向度和产业结构不同,因此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不同。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超过90%的地区,受到外需萎缩的影响较大;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因此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较大。
这是继央行行长周小川在4月份呼吁警惕经济下行风险之后,中国央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再次发出类似讯息。
*拉迪:预测成现实*
不过,华府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olas Lardy)对中国经济复苏进程相当乐观。拉迪最近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走出下行的国家。在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研讨会上,拉迪说,从今年前四个月的经济运行来看,他的预测正在成为现实。
“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数据支持这个预测。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环比增长大概在零到1%之间,而今年第一季度和上个季度相比,大概增长了5%。所以,中国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复苏。”
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6.1%,整体表现好于预期。4月份,已经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涨跌互见,显示出口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但国内投资和消费均有回稳的迹象。其中,单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略有回落,但累计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大幅增长。出口降幅有所扩大,而进口降幅略有缩小。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扩大,但环比降幅缩小。
*中国经济复苏得益多种因素*
拉迪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启动早、规模大、以及设计合理等因素。此外,中国家庭、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相对较低的负债率也是促进经济运行止跌回稳的关键因素。
“在进入危机的时候,美国的居民负债率高达130%,相比之下,中国只有30%。因此中国的消费者在危机过后不需要去杠杆化,信贷和6个月以前一样,甚至比6个月前还要宽松。所以家庭消费没有受到打击。其次,由于较为保守的金融监管政策,中国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仅仅相当于GDP的15%,而美国的这个比例则高达百分之百。这种区别是我们看到过去几个月中国银行贷款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拉迪认为,中国公共债务的水平极低减轻了政府在赤字开支后通过加税而平衡预算的压力,因此不仅有助于短期的稳健复苏,同时也为走出复苏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保证。
*傅瑞伟:存在隐忧*
中国央行发表的报告呼吁东部地区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应该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报告认为,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协调、互补、和可持续性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傅瑞伟(Charles Freeman)说,区域平衡发展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中国政府大大加快推进这个战略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正在把危机转化成契机。
不过,傅瑞伟认为,中国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和经济复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隐忧。
“腐败,还有中央地方的协调问题。所有去过中国的人都知道,北京想要的和地方想做的往往不是一回事。现在北京已经宣布经济刺激计划取得了胜利,接下来,他们必须希望地方忠实地执行北京的想法。但这是个挑战。”
*拉迪:最大挑战来自外部*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拉迪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外部因素。
“我不认为中国会重返出口导向型增长的老路,我们不会再看到中国贸易盈余每年以两千5百亿美元、三千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但是强劲的外部需求仍然是必要的。”
拉迪说,如果美国经济不在今年年底以前走出衰退,欧洲经济2010年没有起色的话,中国出口很可能将延续过去几个月来20%的下滑速度。如果这种下滑持续到2010年,那么中国经济复苏的确面临滞后的风险。
关键词:中国央行,经济复苏,经济下行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