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望最早走出衰退的观点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回升在望,这将有助于亚洲的复苏,也有利于全球经济摆脱衰退的努力。但是,悲观者表示,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风险要远远大于现在多数人的估计,不是中国拯救世界,而是世界拯救中国。
中国经济是否会在近期走出衰退的话题成为最近经济学家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拉迪态度乐观,认为中国银行系统资本状况良好,消费者没有去杠杆化的压力,政府负债很少,在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进入较快增长的轨道。
但是还有不少专家没有拉迪这么乐观。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亚洲主席罗奇博士认为,中国消费水平太低,提振消费的措施难以产生足够的效力。同时经济刺激方案过份注重基础建设,对消费的影响是间接的。罗奇认为,在外部需求崩溃,国内消费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今年如果能实现6%的经济增长就已经是相当理想的。
*佩蒂斯:贸易顺差国受打击最严重*
另外一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的外籍教授麦克.佩蒂斯(Michael Pettis)对中国经济的中、近期前景更为悲观。他表示,人们之所以对中国经济感到乐观是因为没有看到在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中受到打击最重的不是具有贸易赤字的国家,而是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经济体。而中国正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佩蒂斯说:“记得1930年代,在贸易崩溃期间,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是贸易顺差国,而不是贸易赤字国。贸易赤字国的表现大体还算可以。我认为,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一历史的重演。如果贸易急剧萎缩,面临风险最大的就是贸易顺差国。”
佩蒂斯指出,当年的美国跟现在的中国一样,由于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产能急剧扩大,但内需的增长并没有跟上,结果只有通过出口给产能寻找出路。大萧条开始后,国外市场在三年内缩小了70%,美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下子突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佩蒂斯表示,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大刀阔斧削减产能。扩大内需不可能,因为金融系统瘫痪,消费者陷入困境。所以美国当时只剩下削减产能这一条路。佩蒂斯说,在衰退期间,需求过剩的国家需要扩大产能,这相对还比较容易。但是产能过剩的国家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来削减产能。
北京光华经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佩蒂斯认为,北京现在可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次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中国削减产能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国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们的出口下跌幅度远高于中国。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具有某种特殊的竞争优势,而恰恰显示,中国今后削减产能的空间还很大。佩蒂斯表示,现在就认定中国已经走过衰退谷底,而开始回升无疑是太早了。
*普拉萨德:就业增加慢*
还有一些学者虽然对中国通过经济刺激措施保住8%的经济增长并不怀疑,但是他们也认为,这种回升将是临时性的。中国会在随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就持这种看法。
普拉萨德说:“问题是,即使投资上去了,中国依然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困境--投资增加了但就业还是上不去。就业增加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GDP增长的速度。在过去的十几年里,GDP平均每年增长10%,而就业的增速只有1%。而这1%之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出口加工行业。中国就业的增加非常依赖出口。这就是问题所在。”
普拉萨德现在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贸易政策教授。他表示,中国经济从投资和出口推动型转向内需推动型的任务因为经济衰退而变得格外困难。经济环境的恶化和失业的大量增加会加重消费者增加储蓄的意愿。而刺激措施又过份侧重投资,结果只会导致经济更加不平衡。在短期的刺激作用下,GDP增速可能会有所上升,但长期的问题将会因此而更加严重。
北京光华经济管理学院的佩蒂斯教授指出,中国削减过剩产能需要至少四、五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佩蒂斯希望,美国等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应当给予中国一定的宽容,不要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关闭市场的大门。如果有关各方诉诸贸易战,这只能会延长中国经济转型所需要的时间。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就业,衰退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