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32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乏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正在北京举行,人们一方面对各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绝技赞不绝口,一方面又为有些传统后继乏人感到担忧。

*北京举行传统技艺大展*

这次展览号称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传统技艺大展。1千多位各路高手齐聚北京,向世人展现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的绝活。

展会上,一名工匠正在捶打墨泥。徽墨具有1千200多年历史,造型考究、装饰精雅、色泽黑润、历久不退。徽墨制作的传承人周美洪说,墨的好坏,主要是看原料和做工。可是现在,愿意学和能学好这份手艺的人太少了。

他说:“我们这个行业完全是手工制作,又重、又苦、又累。现在年青人呢,就是不愿意学习。手工上,比读5年大学难!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没有这种灵感,也学不了。培养5个,如果3年4年以后,有2个人成才的,我们就很高兴了。”

浙江湖笔制作也遇到类似问题。这项技艺的传承人邱昌明的徒弟余新琴说,湖笔从水盆、接头、择笔到装套,共有120多道工序,几乎全靠手工,一只笔最快也得一个月时间才能制成,现在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

他说:“年青人现在都不多了,都不愿意学了。因为手工艺嘛,就要人坐着的,不可以动的。不做你就没法要到钱!所以现在年青的人都不想学了。像我女儿21岁了,还在读书呀。20岁就可以学了。她才不高兴呢!她要学文化,不想做手工艺。”

*保护和继承传统技艺令人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如何保护和继承传统技艺是个严重问题。据他们分析,造成传统技艺流传困难,甚至失传的原因很多,比如不少技艺是靠家族和师徒等单一渠道传承的。还有就是,现代娱乐方式日益增多,导致一些传统艺术乏人问津。

不过在大展中,记者也见到几个热衷于传统技艺的大学毕业生。来自江苏宜兴的丁宇毕业后,改学紫砂陶制作技艺。

“(记者:大学毕业学什么呢?)国贸,国际贸易。(记者:怎么就来做这个了?)发扬光大嘛。从小就在这个堆里面长大的,个人喜欢。再传统的工艺也需要一些现代的地方,各个技术以后的加入,包括宣传、包括平台搭建。”

丁宇认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需要国家扶持,二是要有市场,三是要有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她说,一把大师制造的紫砂壶可以卖好几十万元。

北京民俗学者冯建华评论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我学了这个之后,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利益?我能挣钱不能?能挣到多少钱?所以说现在的人对这个就是比较淡漠了,也就造成了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一些个还没有申报成功的但是也是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尴尬的局面。”

据报道,满族剪纸国家级传承人汪秀霞曾力劝儿子、女儿学剪纸。但是儿女们回答说,你那手艺也不挣钱,我们学它干啥?汪秀霞答道:慢慢学嘛,学到一定程度就能挣钱了。女儿当场回了一句:“你等着吧,你什么时候挣钱,我什么时候跟你学。”汪秀霞顿时哑口无言。

光明日报说,资金短缺、后继无人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个难解的死结,其结果常常只有一个:人亡艺绝。

一些参展艺人表示,他们虽然得到了扶持资金,但是觉得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江苏南京秦淮灯彩传承人曹真荣认为,有了市场就不愁资金,也不愁传承问题。

他说:“我家女儿,甚至我家的孙女儿、孙子都在跟着搞这个东西。所以说不愁没有传人。因为有了市场,我们就有积极性,我们就能搞出更好的东西出来。”

不过,也有例外。一名学法律的大学毕业生放弃专业,正在跟北京著名制琴家王鹏学习古琴制作。他说,他改弦更张不是因为能赚很多钱。

他说:“可能弹了琴之后发现找到知音,愿意在这上投入精力吧。反正都这一辈子, 干嘛不干点自己愿意干的?在还不发愁生活的情况下,我还是想好好地学习(制琴)。”


关键词:中国,特技,传统特技,传统手工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