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43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21世纪第一场全球金融危机(5)


2008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到全球,引发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造成美国金融体系几近崩溃,也引发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下面谈谈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和股市造成的冲击。

在2002年到2007年期间,世界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到2006年底,世界各地的银行继续享有破记录的利润。不过2007年源自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信贷紧缩改变了这一切。

*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

这场危机发展之迅速以及破坏力之大是决策者所始料不及的。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都曾经表示,这场危机受到了遏制。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这种看法过于乐观。

低估这次危机严重性的并不只是伯南克和保尔森。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9月25号表示,美国是这场危机的源头和中心。他断言,这将结束美国作为金融大国的地位。但是几天之内,危机的中心发生转移。施泰因布吕克等人不得不从德国银行以及政府那里安排510亿美元的贷款,来救助德国第二大房地产借贷商海波房地产公司。

在这场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同时,它也从金融市场扩展到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导致几年来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突然刹车,进入全球性的衰退。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像中国和印度等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冲击,增长急速放缓。

华府研究机构传统基金会研究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资深研究员大卫.约翰说:“这比任何人预计的都要糟糕得多,发展的速度也比任何人预计的都要迅速得多。尽管金融问题大概每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这次的危机却不同,而且这个危机也比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危机更令人忧虑。”

*资产缩水 油价下滑 股市震荡*

从最初的信贷危机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的信贷损失和资产缩水,导致贝尔斯登这样的百年老店毁于一旦,整个西方金融体系摇摇欲坠。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房市也出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滑坡。

在金融危机以及经济衰退的冲击下,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由于需求减弱而一路下滑。石油价格从今年7月11号的每桶147美元跌至40美元以下,跌幅超过70%。

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股市也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道琼斯指数的最大降幅为40%,从13365点一度跌落到8000点以下。标普500指数跌幅超过5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51%。日经指数下跌了51%,德国DAX指数下跌了将近30%,法国CAC-40 指数下滑的幅度为44%,俄罗斯股指下措了66%。

随着金融危机在今年9月加速恶化,国际股市下措的幅度也加大了。在最近3个月的时间里,按年率计算,俄罗斯股市下滑了98%,香港股市数下跌了80%,巴西股市下跌78%,欧洲股市下跌的幅度在70%到75%之间,日本股市下跌了82%。中国股市从去年最高峰时的接近6千点跌回到2千点。

*源自金融枢纽 杀伤力大*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勒瑞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这场危机波及全球是因为它源自美国这个国际金融体系的枢纽,因此杀伤力尤其大。

他说:“这场危机源自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即美国的金融市场。不管是对还是错,这场危机必须由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来解决,其他人,不管是意大利和瑞典这样的欧洲小国,还是像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大国,能够做的很少,最多是缓解危机对其经济体的冲击,但是不能免受影响。”

*这个世界很小*

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环球透视的首席经济学家贝拉维什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全球各经济体都受到冲击的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他说:“这是一个全球经济,它们之间的联系比任何人所想到的要大得多和广泛得多。所以,很显然,地球上一个地方的金融危机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他举例说,美国和欧洲经济的衰退最终会影响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单是这一个因素就表明,这场危机对其他地方的冲击将会相当大。贝拉维什还表示,他们从来不接受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脱钩的看法。

位于纽约的经济咨询公司事实与意见经济学的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也表示:“就像迪斯尼的歌‘这个世界很小’所说的那样,我们都是相互关联的。资本的流动把所有这些国家都联系在一起,贸易也把这些国家联系在一起。”

布鲁斯卡表示,任何认为这场危机会绕过他们的人都是愚蠢的。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股市,油价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账号再次被禁,网红吴柳芳为何成为舆论焦点?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4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