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发层面的通胀指数急剧上涨,而零售层面的通胀指数在持续下降。这个奇怪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对通胀变化前景有什么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3%。1至7月累计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7.7%。
从5月的7.7%,到6月的7.1%,再到刚刚公布的7月数字6.3%,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经历了一年的持续攀升和高位运行后,通胀增长速度正在逐月回落。
雷曼兄弟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下半年CPI增幅将继续回落,并把2008年中国全年通胀预测由7.2%下调到6.8%。
*吴康:控制通胀见成效*
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康博士认为,持续下降的CPI说明中国政府在过去半年里采取的一系列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初步取得了效果。
吴康说:“现在中国通胀率全年的预测是6%到7%。早些时候,人们担心会冲到10%。所以从这个意义来看,控制通胀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具体数字来看,7月的CPI当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14.4%,比6月减缓近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和油脂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为18.3和3.2个百分点。
*加德纳:去年参照基数过大*
美国贝勒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加德纳认为,去年中国猪肉和粮食价格暴涨导致明显的价格落差基数效应。换言之,与其说今年的食品通胀压力降低,不如说去年的参照基数太大。此外,加德纳认为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也是中国CPI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加德纳说:“用短期数据作出长期判断总是不可靠的。我们看到猪肉和粮食价格在过去几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放慢的过程中占了很大比重。这种季节性的因素能否持续到年末或者明年?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作出判断。”
*张晓晶:需求变弱*
中国官方媒体援引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除了食品价格调整外,需求变弱也是拉低CPI走势的重要原因。张晓晶认为,中国经历的最近一轮物价上涨和经济过热直接相关。随着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放慢,总需求增长的速度必然降低,对价格持续上涨起到了遏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
*生产者价格指数强劲上涨*
就在消费者产品涨价速度放慢的同时,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强劲。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刚刚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的PPI同比上涨10%,为过去12年来的最大涨幅。
业界认为,由于国家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持续涨价,本轮中国PPI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驱动和输入性特征。
贝勒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加德纳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开能源价格,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保持上行的话,中国PPI将持续高位运行。CPI和PPI的倒挂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他说:“如果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以高于消费价格指数的速度增长的话。这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工业和制造业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
*工业品出厂价向下游传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7月的CPI总体增幅放慢,但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涨幅实际上呈现加速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CPI当中的家庭设备用品以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涨幅经历了4月的2.7%,5月的2.8%,6月的2.9%之后,在7月份跃至3.1%。而耐用消费品价格在4、5、6三个月保持了1.3%的同比增幅后,在7月上升到1.5%。
加德纳教授认为,这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开始向下游传导,因此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压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不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康博士认为,尽管PPI高居不下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担忧,但是由于PPI和CPI采用的商品抽样不同,因此PPI并不总是CPI的可靠指标。吴康认为,在中国国内市场食品价格趋于稳定,国际能源价格出现回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目前CPI增长减弱使得宏观调控向刺激增长的方向倾斜有了更多空间。
*吴康:中国应放开能源价格*
吴康指出,尽管国际油价近期出现回落,但中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仍然大大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财政部门应该利用食品通胀回落的机会进一步放开能源价格。
他说:“奥运会过后,今年的第三、第四季度,政府可能会对油价有个更加全面的考虑。所谓更全面的考虑,就是尽快实现市场化。从7月4号到现在,国际原油跌了22%左右,这对中国能源价格的改革创造了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环境。”
摩根士丹利今天公布的研究报告预计,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持续强劲,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水平近期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 中国企业将逐步提高产品价格,以此消化原材料涨价。不过由于能源行业的价格管制和下游产业的激烈竞争。这个传导过程将是缓慢的。
关键词:中国,消费品,价格,增长放缓,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3%。1至7月累计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7.7%。
从5月的7.7%,到6月的7.1%,再到刚刚公布的7月数字6.3%,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经历了一年的持续攀升和高位运行后,通胀增长速度正在逐月回落。
雷曼兄弟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下半年CPI增幅将继续回落,并把2008年中国全年通胀预测由7.2%下调到6.8%。
*吴康:控制通胀见成效*
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康博士认为,持续下降的CPI说明中国政府在过去半年里采取的一系列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初步取得了效果。
吴康说:“现在中国通胀率全年的预测是6%到7%。早些时候,人们担心会冲到10%。所以从这个意义来看,控制通胀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具体数字来看,7月的CPI当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14.4%,比6月减缓近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和油脂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为18.3和3.2个百分点。
*加德纳:去年参照基数过大*
美国贝勒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加德纳认为,去年中国猪肉和粮食价格暴涨导致明显的价格落差基数效应。换言之,与其说今年的食品通胀压力降低,不如说去年的参照基数太大。此外,加德纳认为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也是中国CPI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加德纳说:“用短期数据作出长期判断总是不可靠的。我们看到猪肉和粮食价格在过去几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放慢的过程中占了很大比重。这种季节性的因素能否持续到年末或者明年?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作出判断。”
*张晓晶:需求变弱*
中国官方媒体援引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除了食品价格调整外,需求变弱也是拉低CPI走势的重要原因。张晓晶认为,中国经历的最近一轮物价上涨和经济过热直接相关。随着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放慢,总需求增长的速度必然降低,对价格持续上涨起到了遏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
*生产者价格指数强劲上涨*
就在消费者产品涨价速度放慢的同时,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强劲。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刚刚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的PPI同比上涨10%,为过去12年来的最大涨幅。
业界认为,由于国家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持续涨价,本轮中国PPI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驱动和输入性特征。
贝勒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加德纳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开能源价格,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保持上行的话,中国PPI将持续高位运行。CPI和PPI的倒挂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他说:“如果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以高于消费价格指数的速度增长的话。这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工业和制造业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
*工业品出厂价向下游传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7月的CPI总体增幅放慢,但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涨幅实际上呈现加速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CPI当中的家庭设备用品以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涨幅经历了4月的2.7%,5月的2.8%,6月的2.9%之后,在7月份跃至3.1%。而耐用消费品价格在4、5、6三个月保持了1.3%的同比增幅后,在7月上升到1.5%。
加德纳教授认为,这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开始向下游传导,因此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压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不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康博士认为,尽管PPI高居不下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担忧,但是由于PPI和CPI采用的商品抽样不同,因此PPI并不总是CPI的可靠指标。吴康认为,在中国国内市场食品价格趋于稳定,国际能源价格出现回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目前CPI增长减弱使得宏观调控向刺激增长的方向倾斜有了更多空间。
*吴康:中国应放开能源价格*
吴康指出,尽管国际油价近期出现回落,但中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仍然大大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财政部门应该利用食品通胀回落的机会进一步放开能源价格。
他说:“奥运会过后,今年的第三、第四季度,政府可能会对油价有个更加全面的考虑。所谓更全面的考虑,就是尽快实现市场化。从7月4号到现在,国际原油跌了22%左右,这对中国能源价格的改革创造了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环境。”
摩根士丹利今天公布的研究报告预计,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持续强劲,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水平近期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 中国企业将逐步提高产品价格,以此消化原材料涨价。不过由于能源行业的价格管制和下游产业的激烈竞争。这个传导过程将是缓慢的。
关键词:中国,消费品,价格,增长放缓,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