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01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迅速攀升


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以11年来的最快速度增长,令人担心最近有所减缓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卷土重来。另外,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一度回落的出口增速重新走高,表明经济走缓的趋势是否形成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官方的新华社援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报导说,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衡量出厂价格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呈持续攀升之势,特别是从3月到6月,涨幅连续四个月处于8%以上。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又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原因: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

美国托列多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张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7月份产品出厂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前一时期国际市场资源性商品价格飙升带动的生产资料成本大幅度提高。

张欣说:“这没有什么稀奇。我们已经看到,石油价格由几十美元一桶涨到最高140多美元,铁矿石价格竟然上涨70%到90%。这种传导是很快的,从报告的数字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平均增长15.4%。”

张欣教授认为,由此看来,中国上半年,尤其是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大幅上扬主要不是中国经济总量失衡的问题,而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资源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矛盾,可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统计局的报告列举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50%,需求扩大引起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提高了生产成本。截止到6月份,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同比上涨了85.8%,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了60%以上。在国际市场的压力下,中国在今年6月和7月分别提高了成品油和工业用电的价格。专家认为,这些因素也对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是否会引起消费者价格上涨?*

生产著价格指数会不会迅速传导到消费者物价指数,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是经济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美国托列多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张欣教授说:“从理论上来讲一定会的,因为PPI标志著生产商品的成本上升了,当然会把市场价格推上去。但是市场价格不单受到生产成本的制约,也受需求方面的制约,是两个方面供求统一来决定的。”

张欣教授说,目前中国市场也出现需求下降的问题,消费品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他认为,生产成本上升将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但企业会吞下这个苦果,因为它们不想在需求放缓的时候因提高市场价格而失去市场份额。所以他预计,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扬难以快速传导到生活消费品价格上面。

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通涨指数连攀新高,4月份超过8%。最近两个月衡量通胀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开始回落。张欣教授预计,星期二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可能不会受到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扬的影响,将继续回落。

*中国有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不过,7月份,中国出口强劲增长的消息加重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一报告说,7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6.9%。6月份增速是17.2%。出口突然恢复强劲增长的势头出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料。

前一阶段,出口放慢、制造业萎缩以及通胀回落,多种迹象显示,经济已经开始降温。经济决策机构决定把宏观调控的重点由原来的控制通货膨胀转向保持经济“稳步快速增长”,而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松绑”政策,比如提高服装和纺织品的出口退税,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配额,以及放缓或停止人民币升值步伐等等。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国会图书馆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分析员维恩.莫里森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从现在形势的变化看,中国政府似乎没有长远的经济政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又要做出新的调整。

他说:“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是更大的问题。但是北京当然又不打算过度紧缩银根或收紧货币政策,以免出现经济硬着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只是想摸著石头过河,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但是长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张欣教授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表示,北京有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会因一时的经济数据变化而改变既定方针。他说:“个别月份数据的波动和一些偶然因素有关,北京关注的是长期发展趋势,目前的外贸出口政策不会改变。”

关键词: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迅速,攀升,消费者,通胀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