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42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台湾新措施放松两岸金融业务往来


台湾政府星期四宣布了放松两岸金融业务往来的一系列措施。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将赋予两岸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加速两岸金融市场整合的进程。

*台券商可直接投资**

台湾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基金形态的境外机构者来台投资不必再出具资金并非来自大陆的声明。金管会同时宣布开放台湾券商直接投资大陆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间接投资大陆证券公司。

针对台资证券公司在大陆投资上限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的现行规定,台湾中央社援引金管局副主委张秀莲的话说,松绑后这个上限将增至20%。

张秀莲还表示,有关直接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将通过两岸协商机制签署。与此同时,由于台湾金管会证券期货局已经和香港证监会签署了备忘录,开放投资大陆证券公司可以采取经香港间接投资的方式完成。

金管会还决定开放台港两地指数股票型基金(ETF)相互挂牌。这意味着台海两岸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指数股票型基金实现双向投资。金管会估计半年内将会有第一档台湾指数股票型基金赴港上市,预计规模为30亿元新台币。

台湾金管会副主委张秀莲表示,希望这些开放措施能够吸引中长期国际资金来台,协助台湾证券期货业务的海外布局,促进台湾金融市场国际化。

*分析:台湾欲制止投资流失**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贸易与投资问题专家迪克.南托认为,在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理念下,金融开放是马英九总统两岸政策的重要环节;此外,马英九上任后的一个多月内,台湾股市一路下跌、投资流失严重,也增加了台湾当局为两岸投资松绑的紧迫感。

他说:“这个决定反映出台湾的新政府和大陆实现经济整合的意愿,也反映出台湾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大陆市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包括来自台湾的投资。采取措施逆转这个趋势是台湾经济的当务之急。”

继台海两岸本月中旬就周末包机和大陆游客赴台达成协议后,金融开放是两岸互动的新看点。此次台湾金管会公布的五大金融松绑措施还包括开放香港交易所挂牌企业来台第二上市、以及放宽台湾基金投资大陆A股或港澳H股与红筹股比率。

此前,台湾金管局规定台湾券商持有大陆证券公司股份总额不得低于该公司发行股份总额的25%,而大陆方面则要求入股证券公司的单一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这种冲突实际上使得台资在大陆参股成为不可能的任务。预计,此次金管会的松绑措施将结束这种撞车局面。

金管会在声明中说,放松台资大陆参股比例的具体措施将于近期定案。不过,金管会副主委张秀莲说,由于大陆证券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金管会计划取消原本设定的25%下限。

*分析:两岸投资者将有更多选择*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贸易与投资问题专家南托认为,这些具体措施将赋予两岸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将使两岸的金融开放更具弹性,同时将更有效地发挥香港在两地资本市场之间的中转作用。

他说:“这些措施将赋予台湾的券商、共同基金、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更多的灵活性。而香港和台湾两地指数股票型基金相互挂牌,意味着大陆资金可以经由香港注入台湾,为台湾股市带来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信息显示,目前,台湾总共有7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11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为了配合两岸金融开放的步伐,一些台资券商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布局。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导,元大证券、群益证券等均在摩拳擦掌,准备抢滩大陆股市。元大证券的高管对媒体表示,以元大目前200多亿元的净值来计算,台湾金管会放松投资上限后,元大在大陆的投资金额将至少拉高60亿元,因此更有利于在大陆市场抗衡陆资和外资。

*分析:中国应采取回应措施*

投资问题专家南托指出,和两岸本月早些时候就包机和旅游达成的协议不同,此次台湾金管会宣布的放松投资限制举措是一个单方面的姿态。南托认为,作为回应,中国方面在促成两岸金融业务往来方面也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动作。

他说:“我想,随着两岸之间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中国向台湾作出一些承诺是有必要的。比如说,中国可以向台湾保证中国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不会对台湾的金融市场构成冲击。另外,据我所知,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持股比例的上限也适用于台湾。如果中国政府真的相信只有一个中国的话,我想随着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这种限制性的规定可能会出现松动。”

目前,中国证监会对外资参股的规定是,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中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5%。

关键词:台湾,中国,大陆,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券商,证券,金融管理委员会,金管会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民生维艰,中国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6: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