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59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美国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及影响


世界各地的粮食价格目前普遍上涨,美国也不例外。那么在世界范围新一波的粮食价格上涨中,导致美国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影响是什么呢?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全球大米的基准价格上星期飙升到每吨超过500美元,创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3月3日,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市场上的大米价格达到每吨400美元。芝加哥基准大米去年上涨了大约75%。

*去年美国粮价接近或创历史记录*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美元汇率下滑,推动美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而全球粮食供应趋紧,最终导致美国2007年玉米、大豆和其它粮食及饲料的价格接近或创历史记录。以玉米为例,由于用于提炼乙醇的玉米使用量大增,玉米价格从2005年的每蒲式耳不足2美元,飙升到2007年的3.4美元。目前的玉米期货价格已经达到5.50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大豆等其它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也引发了其他粮食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美国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达4%。

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埃弗拉伊姆.莱布泰格说:“在2007年底,美国的食品价格创199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乳制品价格上涨7.5%。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涨幅,将来价格还会涨多少?”

不过,莱布泰格指出,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即使玉米价格上涨50%,对跟玉米联系紧密的肉类食品零售价格产生的传递效应仅为约5%,对整个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也仅增加约一个百分点。他预计,2008年美国的食品价格通胀指数将在4%左右,其中油脂产品上涨7%,面包等小麦制品上升6%。

由于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最高水平,并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价格徘徊。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对整个世界经济各层面都产生连带影响。

*费伯:新能源法导致玉米价格上涨*

美国食品加工产业协会负责联邦事务的副总裁费伯说,因亚洲强劲需求、美元疲软、气候异常等因素,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的期货价格都达到历史记录,但在大部分“天意”之外,美国国会在新能源法中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则是人为地导致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2005年,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以及来自农业为主各州的压力,美国参议院于2005年6月批准了一项对能源法案的修订,提出美国在2012年必须达到使用80亿加仑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目标。到2007年,全美生产的玉米有19%被用于制造乙醇,比前一年增加30%。与此同时,2007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了近9百万英亩。

美国食品加工产业协会负责联邦事务的副总裁费伯说,乙醇法案在收紧其它粮食品种供应的同时,推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他说:“我们认为,今后5年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大幅度上升,2008年升幅为7.5%,2009年是8%,后几年平均7.5%。随着乙醇法案要求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将持续造成食品价格上行的压力。”

费伯说,大量玉米被用于生产乙醇,非但没有达到大量削减汽油使用量的目的(2008年仅占汽油消耗总量的4%),反而在引发粮食价格上涨的同时,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并没有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多格特:乙醇不和人争粮*

不过,全美玉米种植者协会负责公共政策的副总裁多格特说,玉米价格高涨,促使种植者2007年播种了9290万英亩的玉米,但尽管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占总量的约17%,并不会引发所谓乙醇和人类争夺粮食的局面,因为用于生产乙醇的是所谓的饲料玉米,而不是人类食用的甜玉米。

多格特说:“很多人说,我们剥夺了全球挨饿的孩子们的口粮,这不是事实。我们使用的只是玉米中的淀粉,而不是里面的脂肪和蛋白质。”

*米拉姆:美国面临减少对外粮食援助*

“施世面包”(Breadforthe World)组织是一个全球范围反饥饿的民间团体。这个组织的资深政策分析师米拉姆说,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美国对外援助的资金缺口今年底将高达2亿美元,美国面临取消对一些国家的粮食援助,或减少援助数量的抉择。而且美国国内的救济资金也捉襟见肘。

米拉姆说:“食粮价格上涨太高,国会不得不调整原来的救济计划,增加到60亿美元,才能保持当前救济的人数。如果不追加资金,将导致35万人孤立无援。”

*分析:全球粮价上涨将导致更多饥饿*

观察人士指出,全球范围粮食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将导致更多的人处于饥饿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工薪阶层所得无法应付通货膨胀的上涨速度,将不得不转向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从而导致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中患糖尿病的人数增加。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