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星期三宣布要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制止部分消费品的涨价,控制通货膨胀。
*中国政府扩大原有控制范围*
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号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发表声明说,北京将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物价上涨,保护消费者不受通货膨胀的冲击。
声明说,近期内一些主要生活必需品不许涨价,其中包括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煤气和供暖等,声明还宣布冻结公交、学费和医疗费等社会服务的收费规格。
这些新规定是中国政府一系列价格干预措施的一部分。北京一直呼吁地方政府控制当地物价的上涨,以免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不过这次会议发表的最新声明显示,中国政府扩大了原有的控制范围,把原来由市场调节价格的一些消费品也包括了进来。去年,中国政府已经冻结了汽油和基本粮食产品的价格。
*分析:长期看干预措施或起反作用*
有专家指出,政府的干预行为可能会在短期里起作用,可是,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中国经济专家克劳德.巴菲尔德说:“在短期内中国政府的价格干预措施可能会起到控制物价的作用,不过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做法会导致重大的经济问题,到时候可能会超出政府的控制能力。”
巴菲尔德说,政府干预一系列产品或者某类产品可能会导致经济畸形,比如会出现黑市、非法交易、某些消费品短缺和经济脱节等问题。
中国去年11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6.9%,创下了11年来的最高记录,不过还是有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可能压低了这个数据。
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公布消费品价格的分析报告,可是有数据显示,粮食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动力,去年食品价格上涨了18%。
*分析:通胀重要原因在币值被压低*
中国政府说,国际市场原油和粮食等产品价格上涨给中国国内市场带来压力,导致价格攀高。不过,巴菲尔德说,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他说:“这主要和中国政府人为压低货币价值有关,这种做法造成经济畸形增长,同时带来种种压力,导致中国对内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消耗掉那些过剩的货币,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新华社报导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修改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对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的处罚。
通货膨胀历来是中国社会动乱和反政府示威的导火线。中国政府说,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会议措施,春节前,对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化肥等市场组织专项检查,保障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