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9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北京艺术展回顾当年争取创作自由


正在北京举办的一个艺术展回顾了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星星画会”,给当代中国青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前辈艺术家为争取创作自由而奋起抗争的机会。

今天的年轻人知道“星星画展”和“星星画会”的已经寥寥无几。正在北京今天美术馆举办的《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告诉他们,如果不是一批画家在28年前进行了那场抗争,就不会有中国美术界单元局面被打破的今天。

“星星画展”在“文革”浩劫结束不久和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9年举办,“星星画会”则在第二年成立。著名画家、评论家陈丹青说,这批画家对陈腐单一的文艺教条提出了挑战,率先撞开了1949年到1979年文艺专制的缺口。

*近百件作品*

回顾展汇集了星星成员1985年之前创作的近百件作品。李爽的版画《挣脱》表现了一个迎着阳光、双手撑开牢笼铁栅的身躯;王克平的木雕《沉默》展现的是一个嘴被木塞堵住的人头;严力的油画《想着飞》通过一个插着羽翼飞翔在古城上空的女神,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毛栗子的《徘徊》描绘的是几个鞋印旁边熄灭的烟头和火柴棍,似乎想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闷与彷徨。

有些据称“具有颠覆性”的作品其实并无明显的政治含义,可是它们的现代主义表现形式与长期以来只表现工农兵高大形像的宣传品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不能见容于当时封闭的美术界。

展厅里有一间放映室。年轻观众可以通过赵燕英制作的电视短片加深对“星星画会”和事件过程的理解。

*物质缺乏,思想呆滞*

1979年4月,黄锐等一些年轻艺术家觉得有必要举办一个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的展览:“那个时候的气氛呢,实际上是中国已经走到尽头,物质是非常缺乏、思想是非常呆滞。传统的东西已经都打碎了,新的东西又没有出来。在所有文化领域里面的一些年青人,都希望能够把这个空白的时代,用自己的作品弥补进去,特别是美术界。”

他们申办展览会的要求被到当局拒绝,于是他们决定露天举办,地点是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的小花园。但是办了仅仅两天,这个取名为“星星画展”的非官方展览就被北京市公安局查封。此举激怒了艺术家和民主活动人士。他们在当时著名的西单民主墙上张帖了抗议声明。

黄锐说:“在这些大字报前面,我们召开了集会,大概有上千人参加。我们向天安门方向进发。可是走到长安街的时候,几队警队把长安街整个封锁住了。警队的领导说,不可以经过长安街,要走前三门。这样队伍走前三门。因为警队的出现,大部份看热闹的观众都跑掉了,最后就剩下了一些骨干分子。”

最后他们游行到中共北京市委,递交了抗议书。经过北京市思想开明的文化官员刘迅的斡旋,“星星画展”不久后转到北海画仿斋举行。第二年,当“星星画展”举办第二届展览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美术馆的殿堂。

*拨动心弦*

45岁的纪录片导演门欣熙当时曾经看过“星星画展”。他回忆说:“那时候,北海的画坊斋人山人海的,围了一圈,那叫一挤。那时候,人都好多年聚集着了,心中有种渴望。他们那些人搞的那些事,就是拨动了你心里的那根弦。而且呢,我觉得他们那代人最有意义的是告诉后人:我们可以说不。”

台湾观众田孟以也被触动了:“虽然说发生在一个我不是非常熟悉的年代、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历史故事,但是呢,有些东西其实还是被牵动着的。不管你是哪一个年代的人,或哪一个年岁的人、什么年纪、生长在什么背景,都有同样的一种心情。”

谈到目前的情况,陈丹青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多元文艺远未成型。黄锐认为,比较而言,现在发表作品的自由度更大了,但是“整个社会仍旧是没有开化的一个社会。尽管经济上的自由达到了,但是经济上的自由和思想精神领域里的自由,这个落差是非常大的”。

一名80年代出生的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前辈的努力是“铺好的路轨,让我们这些后辈继续走下去”。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