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02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美专家质疑亚洲经济未来可持续性


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也是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但这个增长引擎未来的表现会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的各种预测大多持相当乐观的态度。但是,一些美国专家对这种乐观的预测提出了一些质疑。

亚洲经济增长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不仅有中国、印度和日本这样规模巨大的经济体,还有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一批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这么多经济体在同一个时代呈现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算是一大奇观。

多年来,亚洲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世界各大洲的前列,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亚洲今后的经济发展会是怎么样的呢?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尽管很多机构和学者对亚洲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抱有乐观的看法,但这个地区的增长前景可能并不会那么乐观。

资深日本经济专家理查德.卡茨是美国刊物“东方经济学报道”的研究员。他认为,日本经济虽然在最近几年走出了长期的经济衰退,恢复了增长的活力,但展望未来,这种增长要持续下去的可能性并不高。他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

他说:“大体上看,任何经济体要在很长的时期保持全速运转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多少人能够工作,二是每个工人能够增加多少产出。日本呢,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卡茨说,日本进入工作年龄的人口正在减少。2000年到2005年每年减少半个百分点,在2005到2010年每年将减少0.7个百分点,2010年到2015年的减少幅度将超过每年一个百分点。这个下降速度是很大的,意味着日本的劳动力的大量减员。这不仅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

卡茨提到的第二因素是生产率问题。如果工人数量减少,但生产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也会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很遗憾,卡茨指出,过去10年的记录并没有显示出日本劳动生产率有上涨的迹象。

卡茨认为,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大概只有1.5%。

印度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中的后起之秀,其增长速度直逼中国。许多经济预测机构都认为,在今后30、40年中,印度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但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贝斯.安.威尔逊(Beth Anne Wilson)女士认为,这些预测的基本依据之一是人口红利。在2030年的时候,印度的处于25岁以下的工作人口将高达5个亿,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的劳动大军。但威尔逊女士认为,这个人口红利的假设很难兑现。

她说:“印度的人口红利有那些特点呢?首先是主体在农村。印度75%以上的人属农村人口。这些人基本上都不识字,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就更少。按照现在走势,下一代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就学校质量来看,印度的教育状况是非常糟糕的。”

除了教育差以外,威尔逊表示,农村人的营养水平也很差,缺乏营养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威尔逊认为,印度虽然年轻人口数量很大,但如果不能够通过教育让他们获得劳动所需要的技术,他们就不能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多年,而今不仅没有减速反而更趋强劲。许多原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存有疑虑的专家也在事实面前变得更为乐观。中国官方预测,到2020年,人均GDP跟2000年相比将增长4倍。好几家预测机构估计,到201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比现在扩大80%。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菲利普.列维(Philip Levy)表示,这些乐观的预测当然有一定的理由,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水平和实力都有了相当的提高,未来继续增长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是,列维也指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结构性问题难以得到很快的解决,这将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他说:“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太重。中国不是一个消费驱动型的经济。研究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结构,中国的GDP将有一半以上要用于再投资,这显然是不能持续的。再一个问题是贸易失衡。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也是无法持续的。因此而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给双边经济关系带来很大的伤害。”

列维还提到的结构性问题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也是不能持续的。持续下去将给中国带来很大的麻烦。中央银行要减少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就要调整汇率,而本国货币升值必然导致外汇储备贬值,这个代价将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而扩大。列维指出,这只是有形的损失,而无形的损失更大。因汇率失衡导致热钱流入从而催动资产价值膨胀和通货上涨以及经济过热等诸多问题都会让经济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