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外长计划在今年十月于哈尔滨举行三方会谈。有分析认为,能源合作将是主要议题之一。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宣布,中、俄、印三国达成协议,今年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举行三方会谈。俄通社报导说,在俄罗斯的提议之下,三国外长在2005年6月2号第一次举行会谈。今年十月的三方会谈将是类似会谈的第五次。
拉夫罗夫并没有说明三国外长要谈什么,不过,专家分析说,跟第一次会谈一样,能源合作应该还是焦点。
总部位于印度新德里的“和平暨冲突研究所”研究员古塔博士星期四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与印度是能源消费大国,而俄罗斯是供应大国;中国与俄罗斯,印度与俄罗斯之间,分别有双边能源合作,但是三方能源合作的具体机制,还没有建立好。
古塔博士:“所以我认为,十月的三方会谈应该检视如何建立能源合作的共同机制,对中国与印度来说,能源是当前的优先议题,而俄罗斯在中印两国身上看到新兴市场,但双方的关系不只限于供需关系,而是俄罗斯在这两国投资科技与创新的机会。”
印度已经在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参与了一个天然气开发项目,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上个月也跟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一项有关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协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认为,印度对俄罗斯的能源需求很大,但俄罗斯跟印度并不接壤,如果能够通过中国的配合,得到从俄罗斯输出的石油与天然气,将是印度非常乐见的。
另一方面,印度跟美国之间原则上已经同意进行民用核能合作,古塔博士认为,这并不会成为中俄印三方能源合作的障碍。
古塔博士:“印度跟中俄目前的能源合作,会加强传统上印度跟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对此美国从未过扮演任何角色。而中俄对于印度和美国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也不会持有异议,因为三方能源合作是非核能、石油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能源供应来源上的合作,跟核能无关。”
三方能源合作引发外界对三国组成战略联盟有更多的讨论。 不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认为,从长远来看,三国成为战略盟友的前景并不存在。
赵干城曾经在“南亚研究”发表文章指出,自从前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在1998年提出三国战略合作关系以来,三国的合作夥伴关系从模糊、到默认、再走到比较公开讨论的道路,而随着非正式外长会议的进行,以及印度曾经被接纳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三国的合作夥伴关系正日益清晰。 不过,三国在经济上的合作虽然有良好的基础,政治上的基础却相对薄弱。例如,三国的价值观、对国际体系的看法存在许多分歧,而从地缘政治与安全的角度来看,三国的历史积怨以及现实的力量对比,也很可能导致彼此的猜疑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