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华社资深记者戴煌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出版权,但是中国法庭拒绝受理此案。国际媒体权益机构记者无国界认为,依靠独裁政体下的司法制度实现言论自由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试一试仍有积极意义。
新华社前资深记者戴煌状告新闻出版署禁止出版其近期作品《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星期一再次口头通知戴煌的律师浦志强,法院拒绝就此立案,理由是新闻出版署下达的不准出版信函没有下发给戴煌本人,文件的下发单位是出版社,戴煌同新闻出版署因此没有原告和被告关系,戴煌也不具备原告的主体资格。
*北京法院两拒审理戴煌申诉*
但是戴煌的律师认为,《九死一生》的作者戴煌与政府的这一行政行为已经形成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符合起诉的法律条件。面对原告方的陈辞,法院答应近日将出具书面裁定。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戴煌诉讼案“不予受理”的处理意见都是以口头方式传达的,第一次是在上星期。
对戴煌试图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出版权是否能成功,设在巴黎的国际媒体权益机构记者无国界的朱利安.潘接受中文部记者采访时表示了极大怀疑。他认为,通过中国司法途径获得有利支持的希望不大。
朱利安.潘说:“我知道,当前有许多记者和知识分子试图发起司法挑战,对政府新闻检查提起诉讼。这是一种非常新的现象。不过,很显然的问题是,人们过去并不相信中国的司法制度,而新的司法制度也不一定会做出对上诉人有利的裁决。中国的司法制度受政治影响,其内部也很腐败。”
*利用现行司法维权*
有报导说,包括戴煌以及戴煌的律师浦志强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决心利用中国现行司法制度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且表现出了某种智慧。浦志强律师认为,戴煌重新出版的新书受禁的根本原因是公民出版自由的政治权利受到侵害,而中国的行政诉讼法对政治权利受到侵害没有制定相关的细则。他说,戴煌一案涉及了具体的民事权利,即公民的著作权不应受到侵害,这是有法可依的,因此足以能够就此立案。
在评论新华社前资深记者戴煌诉讼新闻出版署禁书努力一事时,记者无国界的朱利安.潘说,有时还是可以去试一试,或许对改善新闻检查的状况有所推动。他说:“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不过有时应该去提高外界对问题的关注程度。鉴于压力的作用,当局有时会认为有压力而采取退却策略。虽然我不认为,通过(中国的)司法制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公众的广泛认知以及对当局所产生的压力将有可能成为改善新闻检查问题的有力杠杆。”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来接二连三受到指控。前不久,著名女作家章怡和的作品《伶人往事》被禁,章怡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并且得到中国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