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6年,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除了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GDP指数依然居高不下之外,政府在今年还提出要把“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一项指标,“幸福”成了今年的热门字眼。
*将统计幸福指数*
中国对国民幸福感的调查和关注,早在几年前就陆续在地方或者民间开始了。不过在即将结束的2006年,这个话题越谈越热,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有关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城市排名的报道,“幸福”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
今年9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的统计内容,配合政府以人为本,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要开始打“幸福指数”这张牌。
这样一来,有关“幸福”的调查报道和讨论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富人的幸福感比不上穷人”,“农民幸福感最强”,“中国幸福指数位居全球31位,远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
*综合指数 种种因素*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胡星斗教授表示,按照经济学家的一些观点,人民对生活程度的满意以及是否感到幸福是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不过幸福包括多方面的情况,财富并不能简单地作为幸福的指标。
胡星斗说:“幸福应当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是稳定的,犯罪率比较低,命案往往能够得到侦破,还有,人均住房,人们的医疗的状况,每万人所拥有的病床率,还有人们接受教育的状况,穷人也能够接受教育,穷人的子女也能够接受教育,还有人均的绿地面积,这些东西综合做出来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幸福指数”是用来反映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包括对收入、就业、保障以及自然环境的感受。统计部门表示会更多采用抽样调查,网上直报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信。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把“幸福指数”搞成一阵风,各级政府应该实实在在地考虑老百姓的幸福感觉。
*压力大 不快乐*
那老百姓是如何看待幸福呢?新华网报道,知名网评人余丰慧在一篇题目为“高房价看病贵 幸福指数如何推”的文章中指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减缓,致使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增强,同时,就业压力、下岗威胁、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养老无着落、买不起房或者背负巨额贷款买房等压力越来越重,根本谈不上生活的满足感,也根本体现不到快乐感。
*信仰自由也重要*
也有的市民表示,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例如住房、环境等明显的物质条件做为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指标之外,精神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信仰自由。
有位市民说:“在宗教自由信仰这方面,这么多年来,好象也是一直没有突破一个底线,比方说在民间的一些基督教徒他们的聚会,可能不会显得像在西方社会那么光明正大。”
*言论自由不可少
还有的市民认为,衡量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言论自由。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的前主编李大同认为没有表达的自由就没有幸福可言。
李大同说:“你不被监听的自由,不被一伙人冲进来把我拿走的自由,我写作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置疑你官员的自由啊,批评领导人的自由,什么都没有,然后你说我是幸福的! 人要幸福不幸福,首先你看我的权利实现了多少,宪法可赋予的权利实现了多少,没有这个,你不要谈。”
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曹思源表示,幸福指数对不同的状况的人,是有不同的结构性的要求。他建议把能够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列入幸福指数里面。
曹思源说:“我认为幸福指数是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能够表达每个人自身对于社会的看法,建议和要求,是最重要的。畅所欲言,言论自由,这个问题很明白嘛。”
*百姓说了算 政绩由此看*
成都商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这是外在的指数无从概括和描述的,如果真地尊重公众的幸福感与和谐感,应该把“幸福指数”的考量留给公众自己去完成,建立一个“用手投票”的制度让公众自己表达幸福,以幸不幸福的主体表达为官员的治理能力打分,百姓应掌握着这种表达的绝对主动权。
看来,老百姓期待政府发表的幸福指数不但能够体现出群众对实际生活的感觉状况,而且也是老百姓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