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报导,11月份以来,中国大陆的粮食原料价格上涨,引起米、面、食用油涨价,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现抢购现象。然而,中国物价单位的人士说,这次价格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市民没有囤积的必要。
*食用油涨价最多*
文汇报的报导说,进入11月份以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内的全国许多省份和地区的米、面、食用油等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其中由其以食用油价涨幅最为猛烈,北京的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
上海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跳高式”增长,最高涨了三成还要多。广州、深圳等地粮油价格也出现上涨,部份地区居民因此出现抢购现象。中国大陆与农业有关的股票价格纷纷走高。
*涨价随处可见*
北京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王女士在接受中文部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伴随涨价而出现的一些现象。
王女士说:“我注意到了。一个是报纸上都有报导,另外就是我身边一些小事情挺有意思的。比如说,我们这个社区的小粮店,它也做一些熟食来卖,但它现在说它有点儿承担不起了。它以前做馒头什么的,现在觉得比较贵了。还有我们附近的一个小的早点铺,早晨会炸油条什么的,但现在它就收摊儿了,它就不干了。所以这些我就能知道,确实是涨价了。我们家正好刚买了一桶油,比以前大概涨了几块钱,原来是60多块钱,现在涨到70多块钱。”
*文汇报:三大主要原因*
文汇报的报导说,面对涨价的原因,各方有多种分析,归纳下来,可以概括为三大主要原因:第一,这次粮油属于恢复性上涨。山东省物价局董姓负责人表示,前几年粮食价格一直不高,低于历史最高水平,这时候在市场调节下出现轻微上涨就属于恢复性上涨。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国际粮油价格走高。今年全球主要小麦生产国除中国明显增产外,其他国家普遍减产,国际小麦价格走高,导致中国小麦价格上涨。而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豆类等产品的价格和市场油料价格都在上涨。
第三,为保障农民在今年夏天粮食丰收的情况下收益不受损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最低收购价大量储备小麦、大豆等农产品,这导致市场小麦流通量较少,价格因而上扬。
*居民反应不一*
对于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居民抢购的报导,新华社有不同的说法。新华社的记者称,他们12月5日走访了粮油批发市场以及超市,发现粮油货源充足,居民消费心理平稳,购买和销售都很正常。
北京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王女士表示,由于中国的城市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就是说城市人口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的比例已经很小,因此,对于城市中收入较高的居民来说,粮油价格的微幅上涨不至于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她认为,对于粮油价格上涨,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王女士说:“这个像对于我们这种家庭人口比较少,还有那种恩格尔系数比较低的人来说,我觉得差这几块钱还是可以承受得了。但是我觉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觉得还行,但是如果你考虑到比如说一个北京的下岗职工,北京给的补贴好像是每个月250块钱,如果250块钱的话,那你一桶油涨了好几块钱,那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了。”
文汇报的报导说,总之,这一轮价格波动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中国政府粮油储备充足,价格不会猛增不停,市民也没有囤积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