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32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专家新解读:加息终结在望


美联储星期二加息的决定引起股市滑坡。但是经过思考,星期三就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分析人士开始意识到,利率形势可能远没有昨天估计的那样糟糕,美联储加息行动的尾声可能已经临近。

3月28号美联储加息决定公布之后,美国股市立刻大幅度下滑。下滑的原因不是美联储加息的决定出人意外,而是市场认为,美联储在加息声明中表明,目前这一轮的加息行动并不会马上结束,联邦短期贷款利率可能还要上调多次。

但是,星期三上午,市场的解读看来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股市逐步摆脱消极的情绪,开始全面上扬。此外,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美联储加息声明中的奥妙和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良苦用心。许多专家已经倾向认为,结束加息行动可能要比先前的估计要近得多。

*再加息一次后利率或稳定*

美洲银行投资战略集团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恩.里泽女士对记者表示:“在5月上旬美联储将再加息一次,然后呢,我们认为利率将会停留在5%。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利率可能就稳定在这个水平。”

*根据一:美联储需时间观察效果*

里泽女士和其它一些经济学家做出这个判断大致有三个根据:第一,再加息一次,这一轮加息次数就达到16次。每次增加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已经从1%上涨到5%。由于利率上涨对经济的效果具有滞后的特点,因此美联储需要时间来观察加息的效果。

*根据二:经济增长速度会减缓*

第二,他们认为,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声明的初步解读有失偏颇。声明虽然说“可能会需要进一步收紧利率”,但专家们指出,声明还特别指出,“目前这个季度经济回弹强劲,但(增长势头)似乎有望减缓到可以持续增长的步调。”

美国财经新闻机构彭博新闻社的报导说,许多预测机构都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会高达4.5%到5%左右。这样高的增长幅度并没有使美联储感到不安,它依然坚持认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减缓下来。专家们的理解是,美联储的这个态度显示它很可能会很快停止加息。

*根据三:伯南克谨慎行事*

第三个原因是,伯南克新官上任自然会对美联储的工作进行一些改革,推行他自己不同于前任格林斯潘的一些政策理念,但上任之初,伯南克需要时间来说服美联储的同事接受自己的观念。因此,专家们提到,谨慎是伯南克展开工作的座右铭。

另一方面,基准利率经过15次提升已经进入美联储界定的“中性水平”和“限制性水平”之间的敏感地带。如不谨慎行事,加息过度,就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健康。如果利率提升到5%,实际利率,也就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之后的利率,为3%,跟多数经济学家估计的经济增长潜力基本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家认为,如果不出现通胀压力突然大增等意外的话,伯南克明智的做法就是停下来观望一下。

*因素:给房屋市场降温*

美联社和彭博新闻社的报导都提到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房屋市场在美联储决策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房屋市场是最近几年经济增长的支柱,但在经济增长已经稳定的时候,房屋市场的过度增长将会推动通胀压力的增加。因此,美联储的理事们自然要把房屋市场降温作为加息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目前,30年抵押贷款率已经提高到6.32%,专家估计,到明年年初这个利率将会接近7%。这个利率将会减少房屋建筑活动10%,房屋价格的升值速度也会减缓下来。彭博新闻社的报导指出,美联储希望房屋市场增长速度减缓,但并不希望它破裂。报导认为,这一考虑是美联储即将停止加息的又一个原因。

*还会加息三次?*

虽然许多专家认为5月加息之后美联储将停止加息,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加息行动还会有三次,因为油价的上涨很有可能推动物价普遍上涨。

*“中性利率”*

伊利诺伊州的金融服务公司第一信托顾问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布里安.韦斯伯里也持这样的看法。他对记者说:“我认为利率会提高到5.5%的根据有两个,可能不止两个。我比较看重实际利率。如果把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核心价格平均来看的话,现在这项指数是在2.5%到3%之间,在这个基础上要是再加上2.5%,就会得到5%到5.5%。从历史上看,这就是中性利率。”

韦斯伯里曾经担任国会联席经济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他提到的另外一点是名义GDP,就是实际GDP加上通货膨胀。韦斯伯里表示,现在名义GDP是6.5%,联邦短期贷款利率与名义GDP之差如果为1%就是“中性利率”,大于1%则为刺激性利率,小于1%就是限制性利率。韦斯伯里认为,利率如果提升到5.5%就刚好是美联储所说的“中性利率”。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全球驾车撞人恶性事件频发 折射出哪些问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1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