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39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


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二战时的敌人战后不但建立了邦交,而且在贸易方面关系密切。但是就在纪念二战结束60年的时刻,中日关系陷入了多年来的低谷。

*中国20多城市反日示威*

中国20多个城市,上万名群众在2005年3月底到5月之间接连展开反日游行示威。日本使领馆、日本公司企业都成为抗议的目标。这些示威游行成为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开端。

5月底,中国副总理吴仪访问日本,临时取消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人们认为这是在外交方面对小泉的侮辱。此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无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呼吁,要求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长期争议白热化*

中日除了外交关系处于紧张之外,两国之间的长期争议也逐渐白热化,其中包括双方在东海油田的开采权上争执不下。同时还发生了中国潜水艇出现在日本海域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对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日两国政府并没有通过会谈寻求对策。不论是亚太经合组织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高峰会议期间,还是东亚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峰会的时候,两国领导人和外长都避不见面。

*导火线:日本争取入常*

引发这股反日风潮的导火线,从短期来说,是由于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文部省在4月初批准了一本历史教科书,其中把日本在二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轻描淡写。但是,大部份美国学者认为中日关系恶化有更深刻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两国之间长期累积的疑虑,和双方在国际上角逐力量所导致的结果。

*恶化主因:参拜神社*

然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万明认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万明说:“这有一个激化的过程。小泉一当选就表示每年都要参拜。第一次参拜还好,因为他也到了中国卢沟桥。但是中国后来实在无法忍受了,再加上其他很多的争夺,等于靖国神社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

*小泉5次参拜神社*

在过去20年,只有3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但是现任首相小泉无视于中国的抗议,总共进行了5次参拜。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对于小泉的强硬态度感到忧心,认为这反应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强大和民族主义的升高。

*布鲁克斯:中国强烈反日情绪*

在日本方面,日本认为中国民众这一波反日情绪来自中国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政府的鼓励。美国学者和国际媒体有同样的想法。美国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Peter Brookes)说:“中国国内存在强烈的反日情绪。就我的了解,中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煽动这样的情绪。我不认为日本要为中日关系恶化担负全部的责任。”

*中国崛起改变局势*

另外,国际形势也是造成紧张的重要原因。从经济上来说,日本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但是同时,中国的经济却迅速起飞。而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促使中国在军事方面迅速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这对正在寻求国家地位正常化的日本来说带来了不少压力。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势力,中国崛起造成局势的转变。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力量逐渐强大,尤其是军事的发展,这使得日本感到担忧。中国的变化必定会对其邻国造成影响,包括日本、越南、韩国。这是整个区域,还加上美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 认为,中日之争也反应了两国争取东亚区域领导权的暗中较量。中国希望以“日本军国主义复苏”为理由来说服亚洲其他国家日本不具备领导区域的资格。日本也以中国威胁论来作为批评中国的理论根据。

*中日紧张关系破坏地区稳定*

人们普遍认为,中日的紧张关系不仅损害两国利益,也破坏了地区的稳定。许多学者建议双方化解紧张关系。美国卡内基中心研究员裴敏欣和史文联合写了一篇报告,建议中日两国从务实的角度来面对双方的不同意见和各自持有的疑虑,也就是,中国需要考虑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日本则应该坦然面对历史问题。报告建议两国先冷却目前的紧张局势,然后在历史,能源和安全问题上进行多方合作和对话。

*望月:建议日兴建世俗纪念碑*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日裔教授麦克.望月(Mike Mochizuki)对富有争议的靖国神社参拜和东海能源开发问题提出建议。望月说:“我认为不论是要求将战犯移出神社,还是要求首相不得参拜靖国神社,这在日本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建议日本另外兴建一座世俗的纪念碑。日本国会已经有跨党派的议员考虑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在东海能源争议方面,我建议两国创造一个多国论坛,共同开发海域。各国根据投资的多少,地理位置来决定各自的角色。美国可以促成这个机构的成立。”

*何汉理:美不希望用日围堵中国*

美国前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何汉理(Harry Harding)指出,美国是中日问题的关键。他认为美国并不希望利用日本来围堵中国,而是采取“避险政策,”也就是促进中日良性互动,确保亚太地区和平繁荣,维持美国在当地的利益。

对此,他提出3点建议。何汉理说:“我的建议是,首先要避免那种认为美国在利用日本来围堵中国的概念。其次,美国通过第二轨道,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历史问题。第三,美中日经由官方途径,针对特定的事务进行对话,就象胡锦涛在与布什会面时,建议两国合作解决能源问题一样。”

*望月:美国作用仅限于对话交流*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日裔教授望月也说,中国必须了解,美国并没有利用中日紧张关系促使日本成为美国的盟友,更不能错误地期望美国和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站在同一边。他认为美国的作用仅限于促进对话交流,毕竟只有中日两国政府的善意才能突破目前的僵局。

日本政府10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千5百名受访者中,有71%的人认为中日关系紧张,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对中国有好感。这是这项调查进行2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反的,有80%以上的人认为美日关系良好。

*中日未来可能进一步冲突*

展望2006年,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万明认为,中日未来有可能在争夺东海石油的问题上进一步发生冲突。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北京和东京当局应当把国内的经济发展置于外交发展之上,必须尽力避免冲突,维持互利的关系。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