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级卫生官员表示,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正在阻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权威专家指出,防治艾滋病传播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
在12月1号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管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疫情和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万5千多人,注射吸毒和性传播比率也迅速升高。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说,目前防治艾滋病流行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认识不足,害怕公布艾滋病疫情会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也有的认为艾滋病流行不太严重,因此防治工作力度不大。
*专家:艾滋病防治仍面临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博士说,现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大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他说:“中国因为太大,所以全国的发展不是很平衡,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要消除对艾滋病防治的忽视或者盲目乐观,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在技术层面上,检测和监测工作目前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艾滋病的治疗在农村地区大规模的治疗也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所以加强人员的培训,加强国际的合作,加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等,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作。”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若舟(Joel Rehnstrom)说,近年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跟中国加强了在信息数据和认识艾滋病流行等方面的合作。他说,信息的交流和科学的评估手段,尤其是中国领导人最近这两年的重视程度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使中国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下降。
*中国制定病毒携带者总数目标*
雷若舟说:“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对防治艾滋病工作作出的承诺,不仅局限在口头上,而是付诸行动,增加用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资金。”雷若舟表示,根据目前中国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进展,中国政府制定的目标是在2010年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人数控制在150万之内。此前,联合国艾滋病问题规划署曾警告说,如果中国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人数将达到1千万人。
有卫生专家指出,中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卫生系统落后且不健全,已经报告的13万多艾滋病感染者最多只占艾滋病毒携带者总数的15%。
*民间组织认为政府统计数字过低*
中国关注艾滋病流行的非政府组织、北京爱源汇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胡佳认为,根据他们对艾滋病流行重灾区河南等地的调查,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实际人数远远数倍高于官方公布的大约84万人。胡佳说:“现在我不能说那些没有被关注的人是冰山下的那部份,比例那么大。但是我觉得这些没有被关注到的人,没有被调查出来人的数字,绝对不会少于现在当局所罗列出的数字。两年前,我们估算的数字全国超过三百万艾滋病感染者。”胡佳认为,仅河南省一个地区的艾滋病感染者就超过中国政府估计的全国数字。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所长万延海也认为,在成千上万因为卖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背后,有数倍的输血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若舟强调,中国这两年在防治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到达既定目标,还有很多长期艰巨的工作要作,艾滋病流行的防治工作决非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他说:“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不是发动一场运动就能解决的,不能每年只在国际艾滋病日期间关注一下就过去了,或者关注几年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
*专家建议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邵一鸣也认为,跟萨斯病和禽流感不一样,防治艾滋病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要建立中国防治艾滋病传播的“长效机制”。他说:“目前如何使得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从最近几年的大规模的防治行动变成一个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让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因为我们在很多国家看到,经过一段的大规模的运动之后,会出现一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疲软和思想的松懈。不注意长效机制的建立,可能对于长远的国家防控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邵一鸣说,中国即将公布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一201O年)》将促进艾滋病流行的防治工作。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若舟说,中国防治艾滋病流行的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显著成效。他说,防治工作不能光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活动人士:防治艾滋病障碍在基层*
艾滋病活动人士、北京府佑医院传染科医生张可1999年开始关注河南因为卖血感染艾滋病的问题。他说,过去是上面不重视,下面捂盖子,现在中央重视了,地方却仍然顶着、拖着。张可说:“目前的障碍在基层,而不在上边。大多数地方领导干部还是把艾滋病看成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认为防治艾滋病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大多数人认为,防治艾滋病是上边的事情。这种情况在中国基本上还是比较普遍的。”
张可还说,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地方政府设置人为障碍时,非政府组织能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