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47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一位二战乌克兰难民移民美国之路


60年前,当时15岁的洛曼·费伦切维奇在二战期间远离自己的祖国乌克兰,在战火纷飞的柏林度过了艰难岁月。战争结束后他来到美国,从一名漂泊异乡的难民成为一名美国军人。

1945年5月8号,二战在德国境内结束的那天,洛曼·费伦切维奇正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名叫乌恩特里格的小村庄。两个星期之前,他和一些乌克兰难民一起从柏林逃到那里。他回忆说:“我们当时听一台小收音机,里面播送的新闻说,‘今天,约德尔将军在投降停战书上签字,战争宣告结束’。”

洛曼·费伦切维奇说,当时在村子里的非德国籍居民不是强召的苦役,就是难民,所以大家听到新闻后欢呼雀跃。而当地德国居民的反应则显得低调平静:“遗憾的是,这个小村子里德国人的反应不是那么......,让我怎么形容呢?在那之前的大约3、4天,他们就已经挂起了白旗。那些刚刚从前线逃离的可怜德军士兵走进这个村子的时候看到的一切都是白色的。这是因为这个小村的德国人,他们不想让这个村子被毁掉,所以他们在军队投降之前一个星期就放弃了抵抗。”

*德军强制占领地青年劳动*

洛曼·费伦切维奇在柏林经历了二战的最后一年。当时他被德国人分配做办公室的信差。他回忆说:“那段日子里,每天一到夜晚9点或者10点的时候,英国空军就有一次空袭行动。这些都还算是小规模的空袭,因为只有120到150架飞机。到后来,距离战争结束的几个月之前,美国飞机每个星期也至少空袭一次。但是他们往往是早晨大概9点、10点的样子来,而且通常有超过2千或者3千架轰炸机进行空袭。所以每当早晨空袭警报拉响的时候,你就得赶紧找你可以发现的最深的洞钻进去。”

那时每栋房屋都有防空洞。但是每当收音机告诉大家密集的轰炸机群正在逼近的时候,人们往往还是去地铁里躲避。洛曼·费伦切维奇介绍说,当然那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暖气,而且经常起火。

洛曼·费伦切维奇在柏林一直到战争结束的前夕。和纳粹德国占领下的乌克兰以及其它东欧国家的几百万年轻人的命运一样,洛曼·费伦切维奇受到德国当局的控制,并被带到“第三帝国”工作。他说:“当时德国的人力资源短缺,因为所有的青年男子,甚至年龄更大一些的男子,都在前线打仗。所以,他们从占领下的东欧国家强行带走年轻人。德国人会在街上或者村庄里抓壮丁,然后把他们带到德国的农场或者军工厂工作。我被带到德国的时候只有14岁,当时我在上高中,他们抓到我们,把我们赶到火车上,然后运走。”

洛曼·费伦切维奇说,他当时在柏林为一家大型出版社当邮差,一直无法离开,直到战争结束前的几个星期。因为你必须有工作才能收到获取食物的供应券。由于苏联军队日益逼近这座陷入火海的德国首都,他和其他难民逃往了南方。

*美军德军反差强烈*

洛曼·费伦切维奇在乌恩特里格第一次见到了美军士兵,美国军人和他所熟悉的德国士兵之间的强烈反差让他感到吃惊。他说:“他们都很好相处,嚼着口香糖。隔上一两天,就会玩一种有球和一双大手套的运动项目,我们当时都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体育运动,他们还会把球投给我们。我当时只有14岁,我们都还是孩子。他们真的很好。”

洛曼·费伦切维奇当时并没有想到,仅仅5年之后,他自己也成了一名美军士兵。他介绍了自己的那段经历:二战结束后,他和几百万东欧难民不想返回被斯大林控制下的祖国。于是他们被送往被称为“战时错置人员营”的地方,那些营地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监管,但是主要由美国资助。

不久,一些国家,比如比利时、荷兰、阿根廷、巴西等,开始接收东欧难民前往定居。194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战时错置人员法案》,那项法案允许来自西德“战时错置人员营”的20万难民进入美国,并给予绿卡。

*知恩图报加入美军*

作为这些难民的一员,洛曼·费伦切维奇于1950年6月到达美国。6个月之后,他被美国陆军征召入伍。他说:“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总统的信件。上面说,你的邻居们认为你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军人,请到曼哈顿的某某地方报到,进行体检。”

洛曼·费伦切维奇说,他的父母当初试图劝阻他不要前去应徵。父母提醒他说,他并不是一定得应徵,拒绝参军也不会遭到驱逐。当然了,那样他可能永远无权成为美国公民。他说:“我的爸爸妈妈作为父母关心我,他们说,‘噢,你并不是一定要成为美国公民,你不是必须要去参军’。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不大对劲儿。我说,不,那样不对。因为美国人在西德照顾了我们5年,给我们吃的,为我们做了一切该做的事。一个人总该知恩图报才对。就这样,我参加了陆军。”

*上大学深造成为公民*

两年之后,洛曼·费伦切维奇从美国陆军光荣退役,在美国政府通过的鼓励退伍军人接受教育,并支付其上学费用的“退伍军人福利法案”的资助下,他开始上大学深造,期间他成为美国公民。尽管他在大学修的是英语文学学位,但是他在美国从事的职业绝大部份都和乌克兰语有关。

洛曼·费伦切维奇为纽约地区的一家乌克兰文报纸和出版社工作了20多年,之后又在美国之音的乌克兰语广播组担任了21年的编辑。如今,洛曼·费伦切维奇已经退休10年。

洛曼·费伦切维奇回顾了自己由于二战而永久改变、坎坷但是又充实的一生。他说:“随着人一天天变老,你会越来越多的想念过去的岁月。现在我在这个国家已经儿孙满堂。我觉得自己很幸运,55年前能够来到这里。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我心存感激。”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